文 | 木可
由黄晓明主演的谍战剧《潜渊》日前在腾讯视频上线,未播先热,在网络上引发了大规模的讨论和期待。许多网友都对黄晓明的表现充满好奇,期待他能彻底摆脱以往“油腻”的形象,带来全新的突破。然而,现实往往令人失望,剧集播出后,观众的反响却一片冷淡,不少人直言:“远远比不上《潜伏》!”
回溯到今年年初,媒体就曝出黄晓明将有一部“大制作”谍战剧即将推出。随后,更有消息称黄晓明为此进行了严格的健身减肥,数月内暴瘦40斤,似乎意在用形象的转变来洗刷过去的质疑和刻板印象。然而,当这部剧真正呈现在观众面前时,黄晓明的努力却没能挽回口碑。
《潜渊》的宣传海报曾一度让人眼前一亮:黄晓明的形象焕然一新,精神饱满,气色红润,完全不像以往那个被诟病“油腻”的样子。但剧情的发展却让人大跌眼镜。黄晓明饰演的梁朔身负三重身份——表面上是76号处长,暗地里是军统弟子,而真实身份则是地下党。这样一个复杂的角色本应充满矛盾和张力,带来丰富的戏剧冲突,但剧情对此却未能充分挖掘,反而显得平淡无奇。
剧情伊始,梁朔因被追击不慎坠崖失去意识,后被山中猎户兄妹救起,却遗忘了过去。通常这样的设定会推动主角在不断摸索和挣扎中逐步找回记忆和技能,如同《谍影重重》中的伯恩一样,但《潜渊》却选择了另一条路。梁朔面对日本鬼子的追捕时,单枪匹马在雪地中穿着单薄的衬衣与敌人缠斗,三两下就干掉一整个小分队。弹幕随即炸开锅:“黄晓明这是演抗日神剧吗?”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剧情中角色的装备和服装逻辑混乱。梁朔上山时穿着单衣,回程却换上了整套皮质西装——这让人忍不住发问:“深山老林还会自动刷新装备?”这样的不合理设定,彻底破坏了观众的代入感。
此外,感情线的设计同样令人困惑。梁朔与女主谢念慈的首次相遇是在火车上。谢念慈是地下党工作人员,正执行秘密任务,却不知自己已被日方特务盯上。梁朔出于救助同胞的本能伸出援手,击退了追兵,但谢念慈对救命恩人竟无半点感激,反而流露出明显厌恶,这种设定让人难以理解,极大削弱了角色之间的情感张力。
面对一系列离谱的剧情,网友纷纷表达了失望:“弃剧了,完全看不下去。”更有声音拿这部剧与经典谍战剧《潜伏》进行对比,讽刺《潜渊》靠荒诞剧情“出圈”。不可否认,黄晓明在剧中的表现有进步,无论是形象的转变还是演技的提升都令人认可,但剧情粗糙、制作敷衍让整部剧无法获得应有的评价。
提起《潜伏》,它被誉为谍战剧的经典之作。改编自仅一万五千字的同名短篇小说,导演姜伟读后意犹未尽,决定将其扩展为电视剧。经过十个月的精心打磨和剧本扩充,加入大量新角色,最终完成了超过三十集的剧情。如此用心打造,才成就了这部在2008年横空出世的佳作。
《潜伏》背景设定在1945年,抗战即将结束,国内局势复杂多变。国共日三方势力在天津暗中较量,这座看似平静的城市实际上暗流涌动。剧情营造出浓厚的神秘氛围,观众很难判断谁是敌人谁是盟友,极大增强了故事的张力和吸引力。
此外,《潜伏》对谍战题材的刻画非常细腻,节奏紧凑,没有拖泥带水。尤其是对“情报”二字的重视极具现实感。主角们获取情报往往需要冒着生命危险,或者花费巨大代价,这与真实谍战的残酷现实高度契合,情感在生死和利益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剧中每个角色都经过姜伟导演的精雕细琢,性格鲜明,令人印象深刻。而相比之下,《潜渊》在人物塑造上明显缺乏深度和诚意,无论是剧情、道具还是角色设计,都显得粗糙且草率。
正因如此,《潜渊》无法与《潜伏》相提并论。前者被冠以“广电总局骄傲”的经典地位,背后是导演和制作团队的巨大投入和用心;而后者则像是一个半成品,缺乏打磨,被草率推向市场,观众自然不买账。
在当今影视市场竞争激烈、观众审美不断提升的背景下,随意敷衍的作品已无立足之地。这也正是《潜渊》失败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