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之后,洪金宝的江湖地位急剧下滑,令人为之惋惜。原本,他几乎成为香港影坛的新一代电影教父,纵横香江,实力几乎碾压所有对手。然而,这张好牌最终被他打得稀烂,跌落的速度之快、之猛,远超过许多人想象。
洪金宝本是嘉禾影业的头牌,许多人会争辩,成龙才是嘉禾的核心。的确,成龙在票房上的吸金能力更强,但成龙专注于演员和导演的创作,起码在初期是这样,而洪金宝则更为全能。他在成龙崭露头角之前,已经稳坐嘉禾的主导地位。更重要的是,洪金宝拥有超凡的资源整合能力,能为嘉禾创造巨大的价值,在香港影坛独步天下,远超成龙。
在洪金宝早期的电影作品中,几乎都是全明星阵容,他能够整合嘉禾旗下最火爆的演员,资源丰富,电影制作也一度堪称奢华。与成龙的独角戏不同,洪金宝的电影往往汇聚了多个明星角色,涵盖各种功能性人物,角色分工明确,简洁高效。即便如此,嘉禾依然把更多资源倾斜给洪金宝。1984年,成龙的《师弟出马》完成拍摄,但洪金宝的《林世荣》因故延期,实际上是因为嘉禾对洪金宝的重视。
随着资源的倾斜,洪金宝手握数个黄金系列电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鬼打鬼”系列。洪金宝一手提拔了林正英,将灵幻系列交由林正英执掌,成功创造了僵尸题材的辉煌。《五福星》系列更是囊括了香港最知名的笑星,成为最成功的系列之一。而《快餐车》和《龙的心》更是将成龙和元彪等演员凝聚在一起,创造了票房奇迹。
按理说,洪金宝善于整合资源,且手中有多个IP,这样的优势本该保证他至少能再火十年八年。然而,现实却让人错愕,几乎在一夜之间,洪金宝的电影帝国就崩塌了。1984年,他与岑建勋共同创办的德宝电影公司引发了巨大的波动,嘉禾影业感到了强烈的威胁,最终果断将资源转向了成龙,彻底抛弃了洪金宝。接着,洪金宝发现自己失去了以往的号召力,资金、演员、项目,都无法调动起来,仿佛一切都突然消失。
此时,袁家班的加入成了洪金宝的一线希望。袁和平曾尝试创办“和平影业”,但屡次受挫,负债累累。无奈之下,袁和平将公司关闭,决定依附于洪金宝。在1987年,袁和平与洪金宝首次合作,参演并指导了《东方秃鹰》,这部影片成为他们合作的开端。虽然票房并不算顶尖,但仍成功跻身1987年香港票房前十。而洪金宝的另一部作品《飞龙猛将》则取得了更好的成绩,票房突破3300万,排名第三。虽然与袁家班无关,但这部影片也显示了洪金宝与成龙之间的最后一次合作所带来的巨大效应。
然而,接下来的电影作品却频频失利,洪金宝未能再创辉煌。1994年,他执导的《一刀倾城》失败得让罗维破产,彻底证明了洪金宝的电影帝国的衰落。袁和平,尽管参与了一些作品,但整体成就也并不显著。值得庆幸的是,虽然洪金宝资源匮乏,但他仍愿意将部分资源交给袁和平。然而,在那个时期,袁和平的机会极其有限,即便他加入洪家班,也未能从中获得足够的支持。
正当洪金宝逐渐被边缘化时,袁和平终于迎来了他新的机会——这次是吴宇森的帮助。吴宇森曾是张彻的副导演,历经波折,最终与徐克合作,拍出了《英雄本色》,并因此迅速崛起。1989年,吴宇森与午马共同执导了《义胆群英》,这部影片不仅是向张彻致敬,更是一个以邵氏为背景的群英会。影片中汇聚了大量张彻旧日的弟子,众多熟面孔如狄龙、姜大卫、周星驰等均有出演。而周星驰凭借此片表现出了他超凡的演技,虽未红,但已经奠定了自己日后在香港影坛的地位。
《义胆群英》虽然票房平平,但它对袁和平来说意义非凡。通过这次合作,袁和平与吴宇森重新建立了联系,并最终通过吴宇森引荐给了徐克。徐克的引荐为袁和平带来了新的机会,最终,袁和平得以成为香港影坛最为知名的武指之一。
接下来,袁和平与徐克的合作成为了他黄金时代的开始。1991年,《黄飞鸿》上映,袁和平负责指导武术动作,这一合作使他名声大噪,也让他逐步成为香港动作电影领域的权威。
尽管程小东也是徐克的御用动作指导,但袁和平的风格与程小东截然不同。两者在动作设计、导演理念上的差异值得深究。接下来的讨论,我们将进一步探讨这两位巨匠的动作风格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