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怕出名,猪怕壮”,这一句俗语的确体现了郭德纲的境遇。身为德云社的创始人,他因相声的出色表演而备受争议,常常成为网络吐槽的对象。
德云社在过去曾一度被视为“三俗”的代名词,那些反对者甚至高举反“三俗”的大旗,试图将德云社置于绝境,以此来贬低郭德纲的声誉。然而,正如对立的声音总是存在,郭德纲也因此成为一个引发广泛讨论的话题人物。人们对他的看法褒贬不一,在批评声中亦有人支持。
反对者们认为德云社是低俗文化的代表,甚至将郭德纲誉为“黄段子大师”。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认为答案当是一个坚决的否定。那些通过偏见来看待郭德纲的人,往往对他存在误解。
不可否认的是,郭德纲为相声所作出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若没有他的影响力,相声或许早已沦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新相声的奠基者以及传统相声的继承者,郭德纲将民间艺术推向了更广泛的舞台。传统相声自诞生至今已有两百年,其根植于市井文化,显然与高雅并无太大关联。
在历史的发展脉络中,传统相声源于民间,其听众多为普通百姓。相声作为一种来自基层的艺术形式,本应契合大众的审美需求,过于高雅的内容对普通观众难以接受,往往朴实无华的才是最受欢迎的。
随着相声知名度的提升,传统相声也逐渐走入了上层社会的视野,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取代老百姓的真实感受。历经两百年的洗礼和发展,相声早已实现了雅俗共赏的境地。从成功的商界人士到普通百姓,各类观众对相声的喜爱只会各有所偏。在普通民众心目中,郭德纲的表演尽管朴实,仍然能引发广泛共鸣,因为真正的好作品始终是受到民众欢迎的。
诚然,如果郭德纲的相声真的如批评者所言那么不堪,恐怕有关部门会早已采取措施限制其发展。然而,自德云社成立以来,其发展并未受到官方的制约,反而在许多方面得到了支持。这显然说明了官方对德云社的态度。
德云社作为民间艺术团体和民营股份制企业,得到了政府的广泛支持。国家对于民营经济的重视可见一斑,为了维护其健康发展,政策层面也不断出台相应依据,以帮助民营企业顺利经营。民营企业在国家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既是国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也在就业形势的缓解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以德云社为例,根据不完全统计,其员工人数超过四百,背后代表着四百多个家庭,数以百计的生活依赖于此。如此社会意义深远的组织和郭德纲本人,难道还需要受到质疑么?他无疑是相声领域的杰出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