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香港才子蔡澜陨落,四大天王如今只剩他?一位关于食物的哲学家离世背后的真相大揭秘。
蔡澜火化了。今年6月25号他去世的消息传来,而在二月份倪匡刚去,香港的四大才子就只剩下蔡澜一个了。金庸的武侠小说、倪匡的科幻作品、黄霑的歌词,似乎都与蔡澜的爱好无关——他炫耀的是吃喝玩乐,但大家却无法否认他与众不同的魅力。
蔡澜出生于新加坡,童年在电影院楼上长大,逃课看电影简直是家常便饭。年仅14岁就开始在报纸上发表影评,随后去日本学习电影,邵逸夫让他成为经理,负责购买日本电影的版权。回到香港后,他在电影行业奋斗了四十年,监制了成龙、周润发等明星的大作,尽管他自称对这个行业并不感兴趣。
为什么呢?因为邵逸夫要求每年拍四十部赚钱的片子。蔡澜想拍艺术片都难以如愿,最后索性转行,开始撰写专栏。他在《明报》上谈论旅行、美食、文化,天马行空,什么都敢写。由于倪匡和金庸的推荐,他才有幸开设了专栏。
后来,他和倪匡、黄霑合办了一个名为《今夜不设防》的节目,邀请张国荣、林青霞等明星聊八卦,观看人数十分可观,尽管有人批评这个节目不够正经。蔡澜对此淡定回应:“非要那么正经干嘛?”
然而,他最为人熟知的身份尤其与美食密切相关。有一次,他带着父亲去餐馆,结果被服务员怼了,他写下了篇批评文章,结果引起读者的共鸣,干脆专门写美食评论。他走遍了二十多个国家,撰写了《世界名馔录》,还曾担任《舌尖上的中国》的顾问。在菜市场里,他像个老爷爷一样和小贩们嬉笑,买菜时背着布袋,有人询问早茶该不该点猪头肉,他幽默地回答:“现在巴黎是晚上。”
蔡澜一生未婚无子,晚年孤单寂寞。去医院检查时,医生让他做跑步心电图,他跑完气喘吁吁地说:“恪守人生七字真言——抽烟喝酒不运动。”在微博上,他对问题也一针见血,有人问他中奖秘诀,他风趣道:“如果我知道,天天刮奖,哪还会回答你。”
临终前,他说了一句:“我活过。”这句话萦绕心头。去年倪匡去世,今年他也离开了,四大才子悉数不在。有人说他没有留下一部伟大的作品,但是否想过,那些看过的电影、品尝过的美食、写下的话语,不都是他的作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