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片圈子里的人都知道,古天乐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这让人琢磨不透,难道除了这位“平平无奇”的古校长,香港就没别的演员了吗?
真相或许比想象中更惨淡:说什么“导演喜欢用”,其实是“只剩他能用”!这背后藏着港圈对演员青黄不接的无奈现实。
想拍电影?导演翻开手里的“港星电话簿”,哎呀,可真是“明星问题指南”呀!X冠希退圈转行摄影、X彦祖在美利坚生活、房XX因涉毒凉凉了、谢霆锋忙着做菜种地失联、杜XX因嘴碎遭封杀,中生代演员么,要不票房不行,要不嫌剧本没意思,林峰片酬更是吹起了小风暴... 这一圈转下来,“上一代天王”们的要价那是高得吓人、档期一满、闲暇时只能约着喝茶!想想张国荣梅姑的电话都成了永远的忙音…
这景象不禁让人想起过年赶麻将约伙伴的情形:想约A,A说带小孩;约B,B去旅行;约C,C正发低烧… 最后惊讶地发现,只有邻居老古总是随叫随到,牌技稳定,场地简陋也无所谓!古天乐,正是香港导演麻将局里“缺人”时的“救场王”!
他为何成为“万能钥匙”?归根结底就三个字:省心、实用、零风险!
首先,他的演技和产量都是在线的:拼劲十足,量多得能撑得住,导演根本不怕演员放鸽子。其次,他自带资源“金钥匙”:不仅能为自己带人和资金,还能拯救项目,简直是一台行走的“剧组合成器”。最后,他的政治背景清白,履历干净得像洗过的白衬衫,在合拍片的时代,安全就是硬道理!
人际关系佳、配合度高:不像一些大牌演员挑三拣四,他是真正能把角色演好的“老实人”。
所以,哪里是港片“偏爱”古天乐,分明是环境迫使导演“没有选择”!他是那艘渐渐沉默的“港片巨轮”上最后那块坚挺的甲板。大家都说他“平平无奇”,可当风暴来临时,唯有他能稳稳站在那扛住风浪。
下次再看到古校长主演新片时,别急着感到审美疲劳。想想那份冗长的“避雷名单”,再想想空荡荡的片场… “古天乐现象”,哪里是对个人的赞美?明明是港片行业人才凋零、新一代无从接班的沉重叹息!当“只有一个选项”变成常态,这不就是最大的讽刺和警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