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畊宏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在2024年的某个深夜,对着空荡荡的直播间练习新编的毽子操。
曾经动辄千万人围观的健身直播间,如今在线人数勉强过万。
他穿着那件标志性的荧光绿T恤,动作依然标准有力,但镜头扫过观众席,连个举手提问的粉丝都没有。
这种落差比他当年在《爸爸去哪儿》里被小泡芙“嫌弃”时还要强烈。
2022年疫情期间的“云健身”狂潮,让他从一个过气艺人摇身变成现象级网红。单场直播最高观看量突破5000万,抖音粉丝半年暴涨5000万,连小区广场舞大妈都跟着他的节奏跳《本草纲目》。
可现在,连自家楼下便利店的老板都知道:“刘教练的直播现在没人看了。”
流量密码失效的残酷现实“以前只要音乐一响,弹幕马上刷屏。”刘畊宏的经纪人老陈蹲在后台刷着数据,忍不住感叹。他们试过各种“回流”方案,和明星联动、搞主题专场、甚至尝试元宇宙健身,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
最惨淡的一次,精心策划的“七夕情侣健身直播”,在线人数还没刘畊宏家两个女儿跳操的视频点击量高。
业内人士分析得很直白,“疫情红利吃完了,大家的健身热情自然消退。”
麻烦的是,同类健身博主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有人专攻帕梅拉跟练,有人主打办公室微运动,就连曾经被他带火的“毽子操”,现在也成了广场舞标配。
眼看健身直播人气下滑,团队咬牙试水电商带货。
首场直播卖的是健身器材,刘畊宏亲自上阵演示弹力带用法,结果弹幕里飘过一句神评论:“教练,你先把自己肚子上的赘肉练下去再说。”
这句话当天就登上热搜,虽然团队紧急控评,但伤害已经造成。
后来他们调整策略,改卖健康食品。
某次直播中,刘畊宏端着一碗燕麦粥说:“这个低GI值,特别适合健身人群。”结果被网友扒出他前一天还在便利店买可乐。
这种“人设崩塌”瞬间引发群嘲,原本计划每周三场的带货直播,硬生生被压缩成每月一次。
综艺邀约里的“隐形歧视”“现在找他的节目,不是深夜档就是垫底播出。”一位资深娱记透露。
去年某档运动类综艺本来定了刘畊宏当常驻嘉宾,临开机前却被临时换成了刚拿到奥运冠军的小鲜肉。制作方给出的理由很委婉:“观众现在更想看新鲜面孔。”
扎心的是综艺剧本的变化。以前他上节目至少能分到三四个镜头,现在经常全程当背景板。
有次在《向往的生活》里,他主动帮何炅搬道具,镜头扫过来时,导演居然切给了旁边修剪花草的工作人员。这种“工具人”待遇,让跟了他五年的执行经纪偷偷抹眼泪。
比起刘畊宏的焦虑,妻子王婉霏反而显得从容。
她在最新vlog里笑着说:“现在终于有时间陪女儿上钢琴课了。”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她接商演的频率比丈夫高得多,从珠宝代言到母婴产品发布会,只要能赚钱的活儿都接。
有次被粉丝问及家庭经济状况,王婉霏大方回应:“房贷照样还,娃的补习班照样报。”
但细心的网友发现,她再也没晒过爱马仕包包,去年生日发的照片里,蛋糕是从楼下面包店买的。这种落差让老粉们唏嘘不已:“当年穿高定走红毯的王小姐,现在学会用拼多多砍价了。”
健身江湖的更新换代就在刘畊宏热度骤降的同时,新的健身网红正在疯狂吸金。某95后博主靠“AI定制健身计划”月入千万,另一个靠“健身餐盲盒”火遍全网。
可怕的是,连游戏主播都开始跨界抢饭碗,某电竞选手在直播打游戏间隙教粉丝做拉伸,意外收获百万点赞。
行业分析师指出残酷真相,“健身赛道的红利期就两年,过期不候。”刘畊宏团队不是没尝试创新,他们甚至研发过一款AR健身眼镜,结果因为成本太高被迫下架。
现在看着竞争对手们忙着直播卖课、签约代言,他们连跟进的资本都没有。
刘畊宏的遭遇并非个例。还记得那个靠“办公室小野”走红的妹子吗?现在转型做短视频培训,整天在直播间喊“家人们刷波666”。还有那个因“海底捞隐藏吃法”爆火的美食博主,最新动态是给超市试吃当代言人。
这些案例拼凑出一个血淋淋的现实,网红经济的本质就是“快闪式”狂欢。
当新鲜感褪去,如果没有持续的内容创新能力,或者强大的商业变现能力,就会被无情淘汰。
刘畊宏至少还有明星光环兜底,那些素人网红的结局更惨,有人转行送外卖,有人回老家开小卖部。
为了维持表面繁荣,团队想尽办法制造话题。
某次直播特意找来十几个“水军”刷弹幕,结果被网友发现评论区全是重复的“刘教练加油”。
尴尬的是,有次设备故障导致直播卡顿,刘畊宏对着黑屏说了句“我们明天见”,结果忘记关麦,这段音频第二天成了鬼畜区热门素材。
即便如此,数据依然惨不忍睹。有次直播结束后,运营总监盯着屏幕上的观看人数发呆,去年这时候,这个时间段至少有三百万人在线。
他现在更像个健身教练,而不是明星。他开始频繁出现在社区健身房,教大爷大妈打太极拳。有次被认出来后,大爷拍着他肩膀说:“小伙子,你这动作比电视上标准多了。”
这种“接地气”的生活反而让他找回了初心。妻子王婉霏也在vlog里记录这种转变:“今天老公教隔壁阿姨跳健身操,教了整整两小时,比直播还累。”评论区有人留言:“这才是真正的刘畊宏啊。”或许对他们来说,比起虚无缥缈的流量,这种实实在在的价值感更重要。
看着镜子里微微发福的自己,刘畊宏突然想起2022年那个疯狂的春天。当时他每天直播六小时,累到直接睡在健身房,却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现在同样的动作,跳完居然会气喘吁吁,不是身体不行了,而是心里那团火,早就被现实的冷水浇灭了。
但生活总要继续。最近他开始尝试写健身科普书,虽然出版社开出的版税比当年唱《彩虹天堂》时低得多;也在联系母校开设健身选修课,虽然课时费还不够买一套高级运动装备。
这些“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