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暑期档的两部重要抗战题材影片,《南京照相馆》和《731》,分别宣布了其定档时间。前者将于8月2日上映,后者则定于7月31日首映。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为这一历史时刻献上的两部作品,无论从内容还是制作上,都具备了巨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
《南京照相馆》与《731》均聚焦二战期间的重大罪行,前者揭露了南京大屠杀的恐怖,后者则着眼于日本731部队进行的细菌武器实验。两部影片的题材既沉重又极具挑战,演员阵容强大,且尺度之大,让人震撼不已。从现有的预告片来看,虽然两部作品都尚未全面上映,但可以从中窥见影片的质量与情感张力。
一、南京大屠杀的阴影
南京大屠杀发生于1937年12月13日,持续了超过40天,造成约30万中国军民惨死。对于这一历史事件的电影呈现早已有许多尝试,从吴子牛导演的《南京1937》到《南京!南京!》和《拉贝日记》,每一部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如今,《南京照相馆》再次将这一惨痛历史带到银幕上。
影片讲述了在日军侵占南京后的某一时刻,一群无辜的百姓被迫躲进吉祥照相馆避难,在这座看似安全的小小空间内,他们不仅要面对日军的暴行,还要为侵略者提供摄影服务,将南京大屠杀的惨状通过镜头记录下来。通过这一小人物的视角,电影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历史表达方式,也让影像成为见证与记忆的载体。
从预告片来看,开场便是激烈的南京保卫战场面。日军大规模进攻,国军顽强抵抗,直到城墙被突破,日军进入城市。镜头快速切换到刘昊然、王传君、高叶三位主演的戏份,刘昊然饰演的平民阿昌与高叶坐在车中,表情焦虑;而王传君则面临被斩首的威胁,身处生死未卜的恐惧之中。此时,画面转到河边,鲜血染红的河面映射出战争的残酷。预告片中,日军摄影师拍摄的影像展示了大量南京城内的被绑架的军民以及即将遭遇枪决的无辜百姓,令人毛骨悚然。尽管影片在呈现这些画面时非常直白,甚至有些镜头可能不会出现在最终上映的正片中,但其历史揭露的力量依然强烈。
二、731部队的罪行
与《南京照相馆》不同,《731》讲述的历史更为隐秘且骇人听闻。日军731部队的恶行一直是二战历史上最为震惊世界的罪行之一。该部队从1932年起在中国东北地区进行细菌武器研究,实验的对象大多是中国及朝鲜的无辜民众,许多人因此丧命。虽然在日本投降前部队为了掩盖罪行而摧毁了大量证据,但依然有大量铁证表明这些实验的存在。
《731》的预告片简短却极具冲击力,画面中充满了冰冷的走廊、痛苦挣扎的平民、堆积如山的尸体以及手术台上的利器。那些曾经遭受无尽折磨的生命,无论是红色灯光下蹲在地上的人群,还是无情喷火枪的火焰,都让人不禁战栗。相比于早些时候发布的30秒版本,这次的预告片更加克制,但依然能够触动观众的内心深处。
三、导演与创作挑战
《731》导演赵林山此前并未获得过太多业界认可,他的前两部作品《铜雀台》和《我的前任是极品》口碑平平,且并未展现出他驾驭历史题材的能力。然而,正如拍出《流浪地球》的郭帆一样,一些导演在面对重大题材时,通过心血和努力,最终创造出值得铭记的作品。因此,对于赵林山来说,这部电影的创作挑战无疑是巨大的,既要真实还原历史,又要在视觉和情感上打动观众。
电影的风格和细节处理也是网友热议的重点。从预告片中的一些历史不准确之处,如不符合历史背景的日军防化服、简陋的墙面,观众的担忧可以理解。许多人认为,如果这些细节无法真实还原,将影响电影的整体质量,甚至影响观众对其历史真实性的认同感。毕竟,历史的细节是无比重要的,稍有偏差,就可能导致电影失去观众的信任。
四、抗战电影的艰难创作
与抗美援朝、越战题材的电影相比,抗战题材的电影创作难度更大,尤其是在表现这一历史时期时,导演不仅需要考量到史实的准确性,更要避免陷入情感化的过度表现。影片的创作,既需要细致的历史考证,也需要对人物深刻的情感刻画,这无疑是对导演和编剧的巨大挑战。
过去几年内,抗日神剧和历史失真影片泛滥,令人对这类题材产生了厌倦,但《南京照相馆》和《731》显然不在这一列。尽管这些作品的制作也面临不小的压力,但正因为有导演如申奥、赵林山这般认真的态度,这些电影依然值得期待。
五、期待与希望
从目前的预告片来看,虽然《南京照相馆》在质量上更为稳妥,但《731》同样引发了广泛的期待,尤其是在豆瓣电影的“2025最值得期待华语电影”排名中名列前茅。无论最终票房如何,这两部电影无疑都是对中国电影行业的一次挑战与提升。而我们作为观众,也有责任将这段历史深刻记住,不让它被遗忘。
在未来的电影创作中,愿我们能看到更多具有历史深度、情感丰富的抗战题材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