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热映的《炽热年华》绝对是部能让观众大跌眼镜的电影。从片名和选题来看,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会以为这是一部沉闷的传记片或带有浓厚主旋律色彩的影片,但真正看过后才发现,这是一部剧情跌宕起伏、情感真挚且极具商业魅力的电影。
影片中人物的刻画鲜活生动,真切地触动观众的心弦。故事围绕吉会英展开,她因一场家庭变故被迫辍学,进而陷入一场近似交易的婚姻,生活因此跌入谷底。电影细腻地描绘了她的创业过程,细节满满,人物形象逐渐丰满,展现了她从低谷走向自我实现的全过程,传递出强烈的励志力量。
故事的节奏紧凑而精炼,创业的每个转折点紧密相连。情节跌宕起伏,设计了骗婚、亲人背叛、事业陷入绝境、命悬一线的车祸,再到最终复仇成功、逆转乾坤。精彩程度丝毫不输同期上映的《酱园弄·悬案》。
虽然电影基于真实原型,导演段国云却巧妙避开了传记片的套路,塑造出一部商业性极强的作品。段国云自称“匠人型导演”,这既体现在他对故事和剧本的雕琢能力,也体现在对创作方向的精准把控。他从原本缺乏商业性的选题中发掘亮点,让《炽热年华》这类容易变成传记片的故事,摇身一变成了引人入胜的商业大片。
制作过程充满波折和挑战,段国云坚持初心和对作品的忠诚,拒绝妥协,这份匠心才造就了这部人物塑造精准、情节紧凑的佳作。
影视行业经历多年寒冬,项目投资异常谨慎。段国云坦言,《炽热年华》原本更像一部传记或主旋律片,很难吸引观众注意,因此剧本经过多次改动,变得更加商业化。这部电影的女主角吉会英确有原型,导演也做了大量调研。原型是一位豁达且成功的女企业家、慈善家,提供了几万字的成长资料和长达4小时的采访录音,但导演并未直接照搬,而是亲自深入吉林,与她同住半个月,体验她的生活和工作,找到故事中的亮点,结合戏剧化处理,创作出更具张力和吸引力的剧本。
这部大女主电影并非跟风女性题材,而是因为遇到了一个能讲好故事的角色。段国云强调,任何题材只要交给专业的匠人导演,都能拍出精彩。无论题材多深奥,没有趣味和抓住观众的“钩子”,电影终究难以成功。
影片中巧妙融入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背景,真实反映时代洪流下小人物的命运起伏。所有事件和冲突都紧紧围绕人物服务,确保合理性和真实感。
细节处可见导演对煤炭行业的深入了解。作为山西人,段国云从小生活在煤矿环境,对行业了如指掌。电影中煤矸石、第九层无烟煤等专业名词,和学校里充满讽刺意味的捐款戏都源于他童年真实经历,增添了质感与真实性。
女主角冯文娟为塑造角色也下足功夫,她曾与原型人物同住半个月,亲身体验生活和商业谈判,令表演自然细腻。男主刘頔虽未有此机会,但认真研读剧本,深入剖析角色内心,为演绎角色做足准备。电影中夫妻关系极端而真实,导演通过深入挖掘人物性格根源,展现了男主固守传统观念、以占有为爱的复杂心理,使得这对夫妻的矛盾充满张力却不失合理性。
拍摄中最艰难的是一场人工降雨戏,吉会英徒手往车上抛煤。该戏原计划两天完成,因女配角换人,最终重拍了四天,淋雨场景逼真,耗费大量心血。电影在场景和道具的还原上同样极为讲究,通过查阅大量九十年代生活资料、录像带、旧照片等,力求呈现那个质朴年代的真实面貌。
片尾的白马镜头尤为诗意且富含象征意义。白马象征自由与理想,是吉会英内心渴望的超脱与青春流逝的隐喻,也可能暗指她记忆中的“白马王子”。这个开放式结局,留给观众无尽遐想和细细品味。
面对短剧、短视频的冲击,段国云认为电影人的核心是人,要拍出高质量作品,重建观众对电影的信心,才能吸引更多人走进影院。虽然时代变化,但电影不会消失,找到适合自己的观众,电影才能持续生存和发展。
至于下一部作品,段国云透露正处于剧本申报阶段,片名为《赵城金藏》,讲述八路军特工抢运金藏的惊悚悬疑故事,依旧延续他对类型片的探索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