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郭德纲』向侯耀文拜师后,再也没有人称呼他为“泼猴”。这并非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师徒关系。拜师的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情义与传承。
『郭德纲』和侯耀文的缘分始于一次相声比赛。当时,『郭德纲』作为参赛者,侯耀文则是评委。侯耀文被『郭德纲』的表演深深吸引,随后,与石富宽一同在小剧场现场观摩『郭德纲』的演出。他对『郭德纲』的表演才华与相声功底给予了高度认可,并萌生了收徒的想法。
2003年,在于谦的牵线搭桥下,侯耀文主动联系了『郭德纲』,表达了收徒的意愿。然而,这一决定遭到了许多相声同行的反对。尽管面临重重阻力,侯耀文依然坚定地说:“他真的有才华,年轻人需要我们为他们铺路。”最终,在2004年6月8日的收徒仪式上,『郭德纲』成功成为侯耀文的徒弟。
换一个角度来看,侯耀文收『郭德纲』可以被视为一种传承的行为。在当时相声行业萧条、前景黯淡的情况下,侯耀文在『郭德纲』身上看到了相声复兴的希望。而『郭德纲』当时正处于人气最低谷,表演相声不仅没有收入,反而因没有师门背景遭到排挤,处境十分艰难。
遗憾的是,天不假年,侯耀文于2007年逝世,『郭德纲』虽然得到师门传承,却依然面临重重困难。他经历了失去爱徒的痛苦,以及法律的指控。经过一番波折,『郭德纲』最终建立了今天的『德云社』。他曾多次感慨,如果师父还在,看到『德云社』如今日益兴盛,一定会非常欣慰。相声因徒弟而复兴,这何尝不是一种伟大的成就。虽然侯耀文离世多年,『郭德纲』始终心存感念,时常挂念师父的教导与期望。
『郭德纲』不仅帮助师父的女儿打官司争取遗产,照顾她的日常生活,还继承了师父生前的爱好。侯耀文喜爱的“麒派”艺术如今在『郭德纲』的麒麟剧社得到了传承,并成立了“麒派艺术研究”。他也在『德云社』红事会馆推出了郭家菜,以此延续师父对美食的热爱。如果侯耀文仍健在,今日的他或许七十多岁,可以在『德云社』畅快地说相声,也能在麒麟剧社欣赏戏曲,甚至在红事会馆享受美食,余生皆无忧。然而,这一切都成为了无法追寻的过往。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郭德纲』感到无比的孤独与遗憾。今宵的思念如同昨日的回忆,江心的舟在风中摇曳,谁能再帮我撑起这片海?侯门的梦犹在心头,情感如断肠之苦,青山远处,绿水迢迢,岁月如马蹄疾驰。七十七岁的老翁,在那夕阳西下的古道上,悠然自得,恍若无忧。
(摘自『郭德纲』『社交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