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里高启强从鱼贩子熬成黑道大佬,做事那叫一个稳当,可亲弟弟高启盛却像个没刹车的疯批,坑哥坑到全家团灭。这亲兄弟咋反差这么大?咱得从根儿上扒拉扒拉。
高启强当鱼贩子时,确实是个老实人。大年夜抱着冻鱼被打都不敢还手,对法律底线也有敬畏。但他有个致命毛病 —— 太护犊子。父母早逝后,他用 500 块抚恤金把弟妹拉扯大,卖鱼供高启盛上大学,典型的 “长兄如父”。
可这保护过了头就成了害。高启盛从小被哥哥罩着,啥苦都不用吃。你看他上大学时,一边给富二代写作业,一边做家教赚钱,看似懂事,实则把所有委屈都憋心里了。高启强呢,一出事就让他 “躲起来”,等自己摆平了再叫他回来。这种 “隔离式保护” 让高启盛根本不懂啥叫责任,反正天塌了有哥顶着,做事自然不计后果。
高启盛是学霸不假,但骨子里的自卑跟野草似的疯长。小时候穷得叮当响,上大学被同学看不起,这种 “底层烙印” 他记了一辈子。你看他开小灵通店赚了钱,第一件事不是踏实做生意,而是穿着貂皮大衣、踩着皮鞋回旧厂街炫耀 —— 这不是得瑟,是在用金钱填内心的窟窿。
他那句 “京海的每枚硬币都得姓高”,听着霸气,实则是穷怕了的扭曲心态。在他眼里,只有把钱和权攥到极致,才能摆脱过去的卑微。就像他明知涉毒是高家底线,偏要碰,因为他觉得 “只有走险路才能快速上位”。这种急功近利的疯劲儿,跟高启强 “稳中求进” 的风格完全反着来。
兄弟俩的 “价值观断层”:一个想洗白,一个想毁灭高启强混黑道后,心里还留着点底线:能不杀人就不杀,坚决不碰毒,想着以后能洗白。这是他从底层摸爬滚打出来的生存智慧 —— 留条后路。但高启盛不这么想,他觉得哥哥的 “稳重” 是懦弱。
你看他杀李宏伟那段,完全是为了泄愤;搞毒品生意,更是把高家往绝路上推。他不是蠢,是太偏执:既然小时候被人踩在脚下,那现在就要把所有人都踩在脚下。这种 “毁灭式成功学”,跟高启强想给家人 “安稳生活” 的初衷,早就背道而驰了。
原生家庭这口锅:缺爱的孩子容易走极端高启盛的疯批属性,跟原生家庭脱不了干系。父母早逝,哥哥又当爹又当妈,给了物质却缺了教育。高启强教会他 “谁欺负你哥帮你报仇”,却没教会他 “什么事不能做”;给他堆了钱,却没填满他心里的安全感。
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要么像高启强一样谨小慎微,要么像高启盛一样破罐破摔。高启盛的悲剧就在于:他把哥哥的保护当成了理所当然,把底层的屈辱当成了作恶的借口,最终把自己和全家都拖进了深渊。
都说 “性格决定命运”,高启盛的性格,早在缺爱的童年和扭曲的成长里就定了型。高启强再能扛,也扛不住弟弟心里那个早已埋下的 “定时炸弹”。这兄弟俩的故事,说白了就是:原生家庭的雷,迟早会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