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李明珠再次出现在荧屏上,饰演《曾少年》中的“谢奶奶”角色。她以既慈爱又有些严厉的演绎方式,赢得了众多年轻观众的认可和喜爱。作为一位82岁高龄的资深演员,她不仅依然活跃在拍摄现场,还细心指导年轻演员的动作和节奏,展现出强大的专业素养和对表演艺术的热爱。
李明珠的银幕形象多为那些不抢戏、不喧嚣的“老太太”角色,她以细腻的表演和真实的生活神态,塑造了一个个平凡而有温度的形象。她的表演不靠浓妆艳抹,也不靠高亢的声调,更没有主角的光环,但却能在片中占据不可忽视的位置,成为“生活深处的女主角”。
她的演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出生于1943年的李明珠,恰逢战火纷飞、物资匮乏的年代,却拥有令人羡慕的优渥家庭背景。她的姑父是著名的“布衣将军”冯玉祥,姑姑则是新中国首任卫生部部长李德全。她本人不仅是北京电影学院的教授,还曾是京剧大师李国粹的入门弟子。她自幼接受琴棋书画等多方面的文化熏陶,童年时便能完整背诵经典京剧《贵妃醉酒》的片段,显示出过人的艺术天赋。
然而,命运并未一直眷顾她。童年时期,李明珠罹患一场怪病,连续数月无法进食,脸色苍白,身体虚弱。多次辗转医院,最终在胆囊中发现了一只小虫,这个看似荒诞的病因差点让她命丧黄泉。经过两年治疗,她总算康复,但身高定格在了1米5。康复后,她拜入京剧名师李国粹门下,成为梅派的传人,开嗓镇场,水袖挥舞如行家一般。尽管未成为职业京剧演员,这段经历为她日后的演艺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李明珠后来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成为当时最炙手可热的表演专业学生。不同于普通同学对帅哥的青睐,她却选择了年龄大自己九岁、已离婚且带有一个孩子的美术老师王树薇作为终身伴侣。这样的“师生恋”在六十年代极具争议,甚至让家中长辈难以接受。但她无视世俗眼光,大学毕业即登记结婚,两人后来都在北电任教,成为典型的“双职工文艺家庭”。
然而特殊时期来临,李明珠因家庭背景遭重点审查,教学岗位被剥夺,被下放到农村干活。刚生完孩子、身体尚弱的她,因体力不足反倒逃过了最重的劳作,这种“边缘化”在荒诞中却成了她的“护身符”。风声过后,她重返北京,边带娃边任教,偶尔参演影视剧。直到1985年,她凭借《寻找回来的世界》中“徐副校长”一角,凭细腻自然的演技重新赢得关注,正式开启了“老太太专业户”的演艺道路。
1994年,李明珠的事业渐入佳境,正值中年却遭遇人生重创。丈夫王树薇突发脑溢血,虽然救回一命,却瘫痪在床,认知退化至幼儿园水平;与此同时,年迈的父亲也多病卧床。面对至亲重病,她毅然暂停所有拍摄,辞去部分教学,变身“全职照护者”,十年如一日地守护家人,细致入微地照料生活起居,从未向外界诉苦。这份无声的坚韧,反而让她在观众心中愈加立体和真实。
丈夫去世后,李明珠重返银幕,这一次,她不再是背景板,而是承载起“妈系中心轴”的重要角色。在《虎爸虎妈》《平凡岁月》等剧中,她塑造的奶奶形象丰富多元,既啰嗦又体贴,守旧中带理性,关键时刻还能放得开。她用经验和生活沉淀出的细节,打动了无数观众,成为那个年代少有的“生活派”表演艺术家。
虽然她没有依赖社交平台炒作,也未曾进入所谓的“爆款名单”,李明珠始终以低调的姿态活跃于影视圈和课堂之间。她的学生们在成名后依旧常回母校拜访她,称她为“带我走进真正生活戏的李老师”。她以身作则,不靠权势,而是用真诚和实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表演者。
这就是李明珠——荧幕上那个你我熟悉的“老太太”,生活中却是文化与艺术兼备的北电教授,是历经风雨仍旧坚守初心的艺术家。她用一场场看似平凡的配角戏,演绎出了生活的厚重与温度。你是否也在某个瞬间,想起了她?那个总在身后默默做饭、细碎念叨的“妈妈宇宙”里的熟悉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