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访谈节目《背后》中,王珞丹直言不讳,她的这一番坦诚揭露了娱乐圈的残酷一面——“近五年才意识到曝光的至关重要”。曾因《奋斗》和《杜拉拉升职记》风靡全国的“国民女演员”,如今却因“数据不佳”遭市场重重打击。
王珞丹分享道,过去曾因为缺乏“流量和数据支持”而被她心仪的多个角色拒之门外。平台直言不讳:“没有数据,我们不敢使用。”更让她心痛的是,当她翻阅自己的履历时,她震惊地发现自己竟经历了近三年的“数据断档期”——没有剧集上线,市场对她的商业价值直接画上了问号。
曾几何时,她坚信“随波逐流”的接戏原则,坚持选择自己爱的角色。然而,现实狠狠地给了她一课——“演技再出色,如果没有曝光,也照样会被迫淘汰”。因此,在过去五年间,她不得不调整方向,开始接受那些“数据不错但自己并不偏爱的”项目,仅仅是为了保持在市场中的存在感。
她的这一番自曝迅速引发了热议。有网友为她点赞:“姐姐的演技就是流量啊!目前市场到底怎么了?”也有人尖锐地回应:“她的作品其实也一般,单靠情怀是撑不住的。”不过,更多的粉丝则感慨万千:“王珞丹一直以来都很低调,但《浪姐》让她重新回到了大众的视野,现在的年轻女性偏爱她那种酷炫的风格!”
现实证明了一个道理:曝光度等同于商业价值。在参加《乘风2025》后,王珞丹的代言数量激增,迅速超越了其他参赛的姐姐,传言她的出场费高达60万,较之前翻了数倍。这次华丽的逆袭,完美印证了娱乐圈的“流量法则”——尽管你不需要大肆炒作,但绝不能缺乏曝光。
王珞丹的经历,也折射出今天影视界的尴尬现实——演技已不再是通行证,数据才是真正的硬通货。随着市场愈加依赖“流量算法”,那些低调的实力派又该如何自处呢?也许,王珞丹的“浪姐逆袭”给出了一个相对明确的答案:既要有实力,也要懂得“曝光的游戏规则”。
下一个“王珞丹”又会有多少人被迫向流量低头?或许,我们该反思这个行业——我们究竟是在挑选演员,还是在挑选数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