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飓风般的影院热潮中,亚历克斯·加兰编剧的惊悚大片《惊变28年》人气不减,而他的另一部作品《战争》则悄然启动,现已在亚马逊Prime平台上线。这部由加兰导演并与退伍军人雷·门多萨联合执导的战争影片被北美影评人称为“近年最真实震撼的战争片”,但这样的赞誉是否真的当之无愧?
### 战争的反套路实验
以《湮灭》和《内战》触及社会批评的加兰,此次采取了与众不同的方式,他与退役军人雷·门多萨携手,意图打破传统战争片的叙事框架。这部影片没有对美国的海外军事行动进行政治上的抨击,而是将目光聚焦于士兵在战场上的真实体验。然而,这一雄心壮志却成为了双刃剑——尽管在技术层面上展现了非凡的真实感,但核心的情感共鸣却随之而去。
### 战场沉浸与角色扁平化
影片以145分钟的时长重现了伊拉克的战火场景:一队海豹突击队员在执行监视任务时突然遭遇围攻,陷入双层建筑的生死搏斗。为了营造沉浸感,导演运用了三种独特的手法:
- 零音乐处理:整个过程中仅有枪声和无线电的嘶鸣声
- 面部特写镜头:长达数秒的静态镜头捕捉士兵颤动的瞳孔
- 战术细节的真实再现:从房屋搜索到敌情汇报,无不展示专业化水准
当伊朗武装分子的第一颗手榴弹破窗而入,积蓄已久的紧张感瞬间提升,令人窒息。演员约瑟夫·奎因(《怪奇物语》)与威尔·保尔特(《黑镜》)在战友的惨叫和断肢的残骸中展现出的崩溃表演,无疑是对创伤后压力症(PTSD)最原始的刻画。
### 令人失望的短板:没有灵魂的战争
然而,随着镜头切换到巷战,影片的质量却开始逐渐下滑:
- 角色变成了符号:所有士兵共享“喘粗气与爆粗口”的简单设定,几乎没有背景故事。
- 动作场景变得平庸:全片仅有一场街头交火,和一次爆炸,远远逊色于《黑鹰坠落》的压迫感。
- 主题显得空洞:对战争的反思仅停留在“打仗真可怕”的浅显呐喊。
当观众连角色的名字都难以记住时,即便再逼真的血浆效果也无法唤起任何情感共鸣。训练场上的战术演示,最终沦为无戏剧性张力的军事演习。
### 真实感与观赏性的矛盾
《战争》犹如一件复杂而精致的战争标本:
- **军迷必看**:在战术细节和装备的重现方面,堪称行业标杆。
- **影迷慎入**:薄弱的角色和松散的叙事体系完全消灭了剧情的情感冲击。
加兰这一大胆的实验证明,当电影过度追求纪录感而忽视戏剧内核,就算再真实的战场也只会变成一场让人感到疲惫的感官流水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