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荔枝》终于迎来了它的压轴大结局,而这一结局,却带着一种让人心头沉甸甸的重量,久久不能平复。原本以为故事会有一个完美的圆满,没想到却给了观众一个如此复杂且充满无奈的结尾。
故事的高潮部分发生在李善德终于将荔枝从遥远的岭南运到长安的那一刻。为了显得自己功劳巨大,鱼常侍连忙将这批新鲜的荔枝送到右相手上。右相见到这些珍贵的果品,心情大好,甚至夸口说:“今日,整个大唐,乃至番邦的贡品,都无法与这小小的荔枝相提并论。”然而,这时李善德却淡淡地插话了。
他指着那些荔枝,冷静地对右相说:“这次的荔枝转运,总共花费了大约2万贯,其中每一颗荔枝的成本大约为100贯。也就是说,今天在这贵妃宴上,每一颗荔枝的成本相当于十户普通人家辛辛苦苦一整年的收入。”他语气冷峻,“而这些钱,从哪里来?你我都心知肚明——是从岭南的农田里榨取,是从沿途的驿站剥削,是从百姓的血汗中一滴一滴榨出来的。”
李善德的这番话直击心灵,让整个场面一时变得异常沉默。右相表面上沉默不语,内心却早已愤怒至极,暗中对鱼常侍下令,让李善德“消失”。然而,李善德早已做好准备,带着女儿袖儿悄然离开了长安,准备逃往岭南避难。
与此同时,郑平安则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选择留下,等待一个对他来说至关重要的结果。李善德离开时,他并没有告别,而是决定留在长安,与即将到来的命运对抗。
郑平安,表面上是个不拘小节、好似不着调的人,实则内心充满情义和责任感。从小立志投军效忠大唐,却因为家族冤屈失去了从军的机会。他的父亲被冤枉死后,郑平安发誓要为父亲洗清冤屈,重新回到郑家。他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一路忍辱负重,最终得到了机会接近右相,并参与揭露右相与何有光的勾结。可是,当真相即将浮出水面时,郑平安却为了保护袖儿,毅然选择为她牺牲了自己。
郑平安的结局,让人不禁感叹命运的残酷。他本应拥有光明的未来,但最终却以如此悲壮的方式告别了这个世界。观众难以平息心中的惋惜与无奈。
然而,剧中的另一个人物,赵辛民,却是个完全不同的存在。他的结局堪称圆满,甚至可以用“完美”来形容。回顾10年前,赵辛民正值怀才不遇,直到他遇到了新上任的刺史何有光。何有光发现了赵辛民的才华,便让他担任刺史府的掌书。赵辛民聪慧且机智,经常为何有光出谋划策,几乎所有的阴谋背后都少不了他的影子。
但当鱼常侍来到岭南,开始对何有光进行“暗中打压”时,何有光立刻意识到,这不仅是为了转运荔枝,而是为了除掉他。面对鱼常侍的威胁,何有光决定起义反抗,并将这一消息告诉了赵辛民。结果,赵辛民为了保命,立马背叛了他,将这一计划泄露给了鱼常侍。
在赵辛民的告密下,何有光的谋反被及时制止,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赵辛民,竟然毫发无损,甚至连一点牵连都没有。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剧集的结尾,赵辛民不仅没有受到惩罚,反而家庭美满,妻子为他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孩子。这让人恍若梦中,觉得这个角色就像是“坏事做尽,最后仍然大获全胜”的典型代表。
赵辛民的“赢家”地位,在结局时显得如此鲜明。虽然他为保全自己出卖了曾经的同盟,心狠手辣,干尽了恶事,但最后他却获得了事业与家庭的双丰收。看到这一点,观众心中不免感到深深的震惊与不解。生活中,确实充满了无奈和残酷,但依然有人像赵辛民一样,在背叛与恶行中游刃有余,最终获得了属于他们的“圆满”。
然而,这部剧也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无论世界多么不公、命运多么残酷,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善恶有报,因果必定存在。只有常怀善心,才能在漫长的岁月中收获回报。那些在黑暗中行走的人,终究会因其恶行自食其果,而善良的人,必定会迎来属于他们的光明与幸福。
这就是《长安的荔枝》给我们带来的最深刻的启示:无论身处何种境地,做一个有原则有底线的人,才能真正走得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