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唯:起起落落,活明白了才是真本事
——从风口浪尖到田间地头,她活出了自己的节奏
1.打小有戏瘾,考学挺费劲
家里就是搞文艺的: 杭州长大的汤唯,她爸画画挺有名,妈是唱越剧的。从小看爸妈搞艺术,演戏这心思,早早就埋下了。
考中戏真不容易: 想当演员,考中戏表演系,连着考了三次都没成。25岁“高龄”才考上导演系。那几年在北京漂着可没少吃苦:当过街头模特给人拍照,干过配音,也做过义工,还陪过当时的男朋友上学。为了练台词,出租屋里对着镜子能练到半夜。
机会是熬出来的: 跑跑龙套,演演话剧(像《切·格瓦拉》),后来拍了电影《警花燕子》,拿了个奖(百合奖)。这才算有点小名气。06年那会儿,大导演李安为《色,戒》选女主角,挑花了眼都没合适的。多亏之前合作过的导演赖声川推荐了汤唯,李安一看,觉得她身上那股子“又纯又有点风情”的劲儿对路,这才定了她。
2.《色戒》大火,也惹了大麻烦
为角色真豁出去了: 为了演好旧上海的王佳芝,汤唯也是拼了。婚约推了,在上海封闭训练仨月,天天穿着旗袍高跟鞋,学上海话、学名媛范儿。电影里那几段大尺度的戏,拍的时候清场,就她和梁朝伟自己发挥,据说拍到第13遍导演才满意,人都快崩溃了。
电影得奖,她却“凉了”: 《色戒》拿了国际大奖(金狮奖、金马奖),但汤唯可惨了。片子被禁,她的广告代言全没了,当时的男朋友也分了手。媒体说她“一脱成名”,各种议论压得她喘不过气。挺冤的是,同剧组的男演员都没啥事,圈里也有人替她说话:这锅不能让她一个人背啊!
躲去英国“重新开始”: 国内待不下去了,存款也快花光,她跑去英国。为了生活,啥活儿都干:街头摆摊卖过自己画的画,穿着自己做的怪衣服搞过街头表演,还在体育馆擦过地板、当过陪练。后来有朋友去看她,发现她租的小屋里墙上贴满了剧本台词,用红笔标得密密麻麻,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还在。
3.在韩国“翻红”,成了真影后
《晚秋》是救命稻草: 2010年,还是李安导演牵线,她接拍了韩国电影《晚秋》。为了演好那个女犯人,她真去美国监狱里体验了三天。这片子在韩国大火,她一口气拿了十个影后奖杯(包括百想艺术大赏,她是第一个拿这奖的外国人),在韩国彻底站稳了脚跟。领奖时韩语还不利索,袖子里藏着拼音小纸条硬背的发言,反而让大家更佩服。
《分手的决心》封神了: 2022年,她又拍了部韩国片《分手的决心》。电影里那个自己躺沙滩上等涨潮的镜头成了经典。这片子让她在韩国拿了青龙奖、春史奖好几个影后大奖,韩国人还选这片子去冲奥斯卡。编剧直接说,这角色就是为汤唯写的!韩国人喜欢她喜欢到专门给她办影展,甚至有人开玩笑说让她“入韩国籍”。
她长得很“特别”: 汤唯的长相不是那种标准美人,脸型有点方(六角脸),眼睛也不算大。但恰恰是这份独特,打破了大家看腻了的“甜美风”。韩国媒体夸她是“金喜善的气质加上全智贤的劲儿”,欧洲人觉得她像“月光下的古董瓷器”。从当初被议论,到现在成了“东方美”的代表,这转变真不小。
4.嫁人、生娃、种地,过上了“神仙日子”
嫁给了韩国导演: 2014年,她和拍《晚秋》的导演金泰勇结婚了,后来生了个女儿。现在这一家子,过得可低调了。
真跑去乡下种地了! 最近这些年,汤唯基本“半隐退”了,在韩国乡下弄了块地,过起了田园生活。种菜(蒜苔、西红柿、黄瓜、柠檬啥都有)、养鸡(吃自家鸡下的蛋,她说特别香),护肤就用几块钱的硫磺皂。穿着最普通的衣服,戴着大草帽,扛着锄头下地干活,一点明星架子都没有。
心态特别“佛”: 有次合作演员说她拍戏老上厕所(其实是生孩子的后遗症),她听了有点难过,但也没多解释。她不爱上综艺、不直播带货,就喜欢现在这清静日子。她说演员就像种子,得扎扎实实长,时候到了自然会开花。看她现在走红毯那自在劲儿,估计就是种地种出来的踏实感。
5.起起落落,活明白了
汤唯这二十多年,真像坐过山车:
拍戏是真敢“造”: 拍《黄金时代》时大冬天冻得饿出幻觉;拍《地球最后的夜晚》为了真实,真把自己肩膀划伤了;拍《分手的决心》提前研究犯罪心理,现场能即兴说出一大段审讯词。为了戏,她真舍得“折腾”自己。
低谷爬起来更漂亮: 从当年在英国街头辛苦讨生活,到如今在韩国拿大奖拿到手软,当年《色戒》里王佳芝的影子,早就变成了她身上的“铠甲”。她用自己那有点“笨”的、全身心投入的演戏方法证明:人这一辈子,能穿上华服走红毯,也能挽起裤脚下地干活,能把命运给你的各种角色都演好,才是真本事,真自在。
韩国大导演朴赞郁评价她像“一口深井,不把水抽干,永远不知道底在哪”。这口井,曾经装满了委屈的泪水,现在倒映着满天的星光——那些星光,是用她经历过的风雨编织成的翅膀,带着她飞过了闲言碎语,飞向了她想去的、更广阔的地方。
文章配图来源于网路(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