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2日,位于美国洛杉矶的第22届世界民族电影节圆满结束。陕西神木的导演王志平在捧起获奖证书的那一刻,不仅为自己,也为《无根之尘》这部影片赢得了“最佳剧情片”和“最佳新导演”两项大奖,成为首部在该电影节荣耀加冕的中国电影。这一成就,绝非偶然,而是彰显了中国叙事在全球背景中的价值共鸣。
影片背景设定在2012年的陕北,通过煤场工人、扒手及洗脚妹等边缘人物的交错命运,构筑出“承诺与救赎”的人性史诗。王志平导演分享道:“我们的拍摄重点不是不断渲染苦难,而是发现绝境中闪耀的人性微光。”
从亚洲国际电影节金鹮奖的六项大奖,到在香港青年电影节的创纪录收获,再到最终在洛杉矶的双冠荣誉,《无根之尘》仿佛是一块强大的磁石,吸引着全球的关注与奖项。影片中的煤场工人背上汗水的印记、洗脚妹双手的辛劳,无不成为连接起太平洋两岸的情感纽带。简单的一句“有我呢”,在纽约、伦敦的街头竟掀起了暖心的公益潮流,社交媒体上的相关话题阅读量更是突破了5000万次。泰晤士报敏锐地指出,这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文化展示,而升华为深刻的价值探讨。王志平表示,“他们如同城市角落里没有名字的尘埃,却饱含着生命最真实的温暖。”这部影片通过挑选那些被宏大叙事忽略的面孔,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社会中最细微的情感脉络,那流淌于其中的善良、责任与担当,正是中华文明深厚的底色,也是人类心灵相通的基本契约。
从张艺谋的《红高粱》震撼柏林,到贾樟柯的《山河故人》在戛纳的萦绕,再到如今王志平的《无根之尘》横扫全球19项大奖,三代导演历时三十年接力,最终使得中国电影实现了从文化橱窗到价值灯塔的蜕变。该片已被列入国家“十四五讲好中国故事”的典范,标志着国际舞台上对中国电影认知的新高度。
当全球观众因一句“有我呢”而心生暖意、行动渐暖时,《无根之尘》早已轻盈翱翔于奖项的高峰。这证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只有根植于人民沃土,倾听平凡生活跳动的节奏,中国故事才能在世界心中找到其最宏大的回响。这微小如尘埃的温暖,终将汇聚成照耀时代的精神光芒。
记者刘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