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让观众轻松。
表面上是检察官办案、扫黑除恶,实际上是一次次权力与良知的较量,一层层人性与利益的剥开。
但如果不是陈胜龙亲手引爆那场“矿场地狱”,我们恐怕永远不会知道:
那个看似“被逼无奈”的恩师禹天成,才是整盘棋局的操盘手。
不是兰景茗,不是江旭东,甚至也不是那几个早早落网的黑恶分子。
而是他——那个曾经一手提拔陈胜龙、替江远顶罪、在幕后布局十三年的“好老师”。
01
“我不进去,江远就废了;江远废了,他爸就得跟着完蛋。”
这句台词,冷静得让人发寒。
禹天成不是不知道,让陈胜龙替江远坐牢,是一条不归路。他也不是那种热血上头的老江湖。他早就算好了——
顶罪不是牺牲,是投资。
投资谁?江旭东。
他知道江旭东是个什么样的人——仕途顺风,行事谨慎,有把柄就有权力。
所以,只要江远安全,江旭东就必须罩着他,这不是交换,这是“绑定”。
有把柄在手,怎么可能不听话?
更绝的是,他不自己坐牢。
“我两个好学生都在这儿,哪舍得你们进去?”
说得动情,其实是套路。
陈胜龙的“恩情观”一旦被激活,理智就成了负资产。
禹天成,只负责点燃他那颗忠诚的心。
02
“我不是你们的狗。”
陈胜龙说这话时,眼神已经变了。
不是愤怒,是冷。
多年来,他一直以为自己是在“帮老师”,结果最后被当成弃子,甚至连矿场的利益都被江远空降摘走。
“你让我顶罪我顶,你让我干脏活我干,最后连口汤都不给我喝?”
这不是兄弟情的破裂,是忠诚幻灭。
所以他决定反咬一口——用一场矿难,把这盘棋掀翻。
只是他没想到,这场“复仇”,最后害死了15个无辜矿工。
是的,他想杀的是权贵。
可他杀掉的,是老百姓。
这,就是他比禹天成更“低一筹”的地方。
禹天成从不亲手杀 人,他只是让人“不得不死”。
而陈胜龙,动手了,就再也没有回头路。
03
“你别再查了,离开东平吧。”
当洪亮一次次接近真相时,这个做岳父的,语气越来越重。
可他不是担心女婿的安危,他是怕——洪亮太干净,迟早把他们全家都送进去。
江旭东不是傻子。
禹天成、江远、陈胜龙的事,他多少知道一些。
但他最大的错,是以为“只要不说,就是安全”。
事实证明:
沉默,是最响的共犯。
他不想让洪亮升职,是怕他有权。
他让他辞职,是怕他有胆。
可他忘了一件事:洪亮,是检察官,不是他儿子。
“你让我辞,我偏不辞;你让我闭嘴,我偏要查到底。”
这,就是洪亮的骨头。
也是这部剧,最让人动容的部分。
结语:我们总以为,抓住了黑恶势力的头,就能拨开乌云见青天。
可《以法之名》一次次告诉我们:
大伞不一定是最坏的,但一定是最沉默的。
禹天成看起来讲义气,其实最会算计;
江旭东看起来护家人,实际上最怕真相;
陈胜龙看起来最狠,却也最可悲。
这部剧没有告诉我们“谁是好人”,它只在不断提醒我们:
权力不经监督,就会滋生保护伞;
良知不够坚定,就会沦为帮凶。
我们不怕黑,
怕的是——
黑在你身边,你却当它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