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郭德纲能够登上相声的舞台,靠的是自身的努力和真本事。凭着相声吃饱穿暖,靠的是自身的相声天赋。
这种努力和天赋,仅可以在小圈子里混,想要出圈出名,获得圈外人的支持和认可,必须有几个要素:悲惨的童年,艰辛的创业,强势的压迫,弱势的反抗。
不具备这些条件,就要想法创造条件。
郭德纲出名靠的是“主流相声圈”。他立人设,树立假想敌,这个假想敌就是所谓的主流相声圈,靠着对主流的讽刺,立住了被打压被欺负的草根形象,最终成为了草根逆袭的典范。
其实所谓的“打压”没有一次可以被证实真的存在。相反郭德纲靠着“被打压”赢得了粉丝的支持,更是赚的盆满钵满,可以说是以弱者之名行强者之事。
所以主流相声圈从来都不是郭德纲的敌人,同行也没有赤裸裸的仇恨,正如郭德纲的亲师兄弟老梁所说:“这是生意”。
郭德纲口中的“衣食父母”就是相声观众,恰恰是这些普通的观众成为了郭德纲的“敌人”。因为随着直播平台和短视频平台的迅速发展,迎来了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正是这些曾经的相声观众纷纷进入了网络平台,有说的,有唱的,有演的,“只图一乐儿”大行其道。
那些擦边的荤的黄的郭德纲是说,而观众是演,更直观更有冲击力。
所以曾经的“一票难求”“托关系买票”“举着钱买不着票”一去不复返了。这种局面不是主流相声圈造成的。而是无数普通人进入了“搞笑圈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拿起手机就可以获得免费的“一乐”,还有多少人花钱买票,跑腿排队去剧场找“一乐”?
正如郭德纲说过的一句流传比较广的话“看着桌子上的500块钱,你乐不出来,要是乐出来,你那个病500块钱治不好。”现在来看,不用花一分钱,人人抱着个手机都可以乐的嘎嘎的。
德云社商演的门票从“一票难卖”到“一票难求”,从几十块钱到几千块钱。再到如今开始走下坡路,降价打折,难以售罄,这种变化是由人们获取快乐的渠道决定的。
人们获取快乐的渠道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元化,是随着社会发展而演变的。不是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组织可以阻挡和改变的。
可能有很多“钢丝”不愿意承认现实,不信可以看看鼎盛时期的郭德纲怎么说的(全地球的相声商演我垄断了)(相声圈我想让谁红谁就能红)(有举着那些钱都买不着票的)(德云社从来没有赠票)(我死了这一行就完了)等等。这些话放在当时是有一定的真实性的,现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