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开始几乎被全员否定,到最终成为《红楼梦》87版中王熙凤的绝对代言人,邓婕的成长历程,堪称中国影视史上最经典的“逆袭”案例。
人们常说,四川出美女,特别是在1987年央视版《红楼梦》选角时,四川的演员群体表现得尤为突出,连薛宝钗的扮演者张莉也是四川人。然而,邓婕却并不在剧组的首选之列。
这并不是因为邓婕长得不好看,而是她当时志在挑战的王熙凤这个角色,显然与她的外形并不匹配。邓婕身高只有1.55米,皮肤偏黑,和小说中那个身姿高挑、肤色白皙的王熙凤形象相去甚远。选角导演甚至直言:“演丫鬟的气质太强,演小姐的身高不够。”
试镜时,她同样遭遇冷遇,化妆师当她试妆时,甚至被她的外貌惊到目瞪口呆。摄影师李耀宗也当场劝她放弃,“你要有自知之明,别浪费时间争凤姐。”当时,邓婕所在的“王熙凤候选人组”,她和其他两位实力派演员一同角逐角色,她已经做好了准备,只能演凤姐身边的丫鬟平儿。
另外两位竞争者也是人选中的佼佼者。乐韵,上海的第一美人,长相明艳、身材高挑,被导演王扶林认为是理想中的王熙凤;而周月,昆明话剧团的明星花旦,演技和气质也都堪称一流。
然而,就在此时,邓婕的人生迎来了转折。乐韵因母亲的反对和香港富商的引诱,选择了放弃这个角色,最终悲剧发生——年仅29岁的乐韵因被骗婚而跳楼身亡;而周月,虽然演技出色,但她自觉镜头表现力不及邓婕,最终决定主动退出。
这一切都给了邓婕一次意外的机会。导演王扶林破釜沉舟,决定给邓婕一个再次试镜的机会,这一回的试镜要求极高——演绎王熙凤和家奴兴儿之间的经典对话。邓婕虽然身高不高,外形与书中的王熙凤差距较大,但她的演技和气场却不可小觑。虽然剧组的工作人员心里仍然对她的形象有所怀疑,但镜头前的邓婕一改常态。
在试镜时,她的表演令所有人惊艳。邓婕背对镜头,猛地拍了一下桌子,怒目而视,眼神充满威严和愤怒,瞬间改变了现场的气氛。她的演技和镜头感也许弥补了所有外在的不足,导演王扶林看完后直接决定:“这就是王熙凤。”即便剧组其他成员仍然存有疑虑,导演坚信,“演技和镜头感能弥补一切。”
邓婕的“凤姐”角色就此敲定。为了做到最好,邓婕投入了全身心的精力和时间。为了掩饰身高,她的造型师为她做了两项特别的改造——在发型上加高,并在鞋底加垫,确保她每一步走得自然流畅,不让观众察觉她的身高劣势。
此外,王熙凤这个角色的台词非常多,尤其是作为荣府的掌门人,许多长篇台词既需要有深度,还要根据情境变化语气和节奏。尤其在极寒的东北拍摄王熙凤死后的戏份时,邓婕的敬业精神更是令人感动。她不愿使用替身,身穿薄衣,光着脚在雪地中拍摄,甚至在拍摄了八条后因寒冷而昏迷。剧组用七个热水袋为她急救,刘姥姥的扮演者沙玉华看到这一幕也忍不住流泪。邓婕醒来后,第一句话却是:“戏拍完了吗?”
她的川剧功底,也为她的王熙凤注入了独特的生命力。通过戏曲的“小碎步”和那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笑声,邓婕将王熙凤的角色塑造得生动而深刻。
1987年,《红楼梦》终于开播,邓婕守在电视机前,心中忐忑不安。她对自己的表演充满信心,但也担心观众是否能接受。然而,最终她的努力得到了认可,邓婕版的王熙凤成为全剧唯一没有争议的角色,甚至赢得了飞天奖、金鹰奖最佳女配角以及“十佳演员”的荣誉。
红学家周汝昌更是盛赞她:“从书中走出来的活凤姐。”
邓婕的王熙凤之所以能成为经典,不仅仅是因为她的演技,还因为她将这个角色演得极具多面性。甚至,1989年,刘晓庆在拍摄电影版《红楼梦》时,每场戏拍完都会问工作人员:“我和邓婕演得怎么样?”她不断努力,也想超越邓婕,但最终观众认为刘晓庆的王熙凤在精明的基础上缺乏邓婕所展现的威仪。
时至今日,87版《红楼梦》依然稳居高分,邓婕版的凤姐,已经成为了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