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葱哥说游
曾经的“演技遗珠”雷佳音,逐渐从观众的宠儿变成了许多人眼中的“资源咖”,一个令人大呼“审美疲劳”的存在。这种变化的原因并非他不再具备演技,恰恰相反,雷佳音依然是那位多才多艺的演员,但观众的心理却发生了微妙的转变,原因无外乎——“过多的出现”与“千篇一律”的角色塑造。
雷佳音的演艺之路,从一开始就走得并不顺畅。早年的他,虽不乏作品,却始终未能有一部作品能够让观众深刻记住他。那时,他的名字不过是大部分人心中一个“常见却不特别”的存在。直到2017年,他凭借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中的陈俊生一角,才真正走进了观众的视野。这个在剧中被误解、复杂多面的人物,竟然让雷佳音一举成名,迅速引发了观众对他的关注与讨论。
自此之后,雷佳音的事业一路飙升。片约不断,演技更是得到了越来越多观众的认可。他在许多影视作品中都有着不小的亮相,无论是电影《刺杀小说家2》,还是《惊蛰无声》,雷佳音的身影似乎总是在所有优秀导演的作品中都有出现。与此同时,他的形象也开始逐渐与一些固定的标签挂钩:演技好,但角色总是单一,尤其是那种略显窝囊、没有主见的形象,仿佛成了他的一种“固有标签”。
然而,随着雷佳音出现在荧幕上的频率不断攀升,观众的热情逐渐开始消退。就像任何一件美好的事物,食之过多,也难免让人产生厌倦。雷佳音曾经因其出演的角色而受到高度赞扬,但如今似乎他每次的出场都带着一种不可避免的“审美疲劳”。而这并非因为他演技的下降,而是因为他总是以相似的形象、相同的性格特征示人,令观众开始感到无聊与乏味。
更为明显的例子便是近期上映的电影《酱园弄·悬案》。这部电影的宣传重点原本是章子怡,但最终观众却发现,自己满脑子都是雷佳音。虽然他在片中的角色并非主角,但他的戏份却让观众有一种主角光环的感觉。许多人甚至质疑,难道这不是章子怡的电影,而是雷佳音的专场?这其中不乏一些观众表达了他们的不满,认为雷佳音的出现让电影的“重心”偏移,影响了他们对其他角色的关注。
其实,雷佳音并非没有魅力,而是他的一些作品中不断被安排在相似的角色中,导致观众对他的形象产生了某种“视觉疲劳”。比如他一贯的“窝里横”角色,在许多作品中都可以看到,让人难免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更重要的是,随着他频繁的出镜,观众也开始觉得他的演出缺少了新鲜感,缺乏那种让人眼前一亮的突破。
有些导演与制片人认为,雷佳音之所以能频频出演一些大制作,除了因为他有一定的演技实力,还因为他给人一种“安全牌”的感觉。换句话说,雷佳音的出演几乎能保证作品的质量不会大起大落,不会出现意外的“滑铁卢”,这使得许多导演乐于在自己的电影中安排他。可是,正是这种过于稳定的形象与过度曝光,使得雷佳音开始从“演技派”变成了“资源咖”,让人觉得他更多的是被作为一个“招牌”来使用,而非一个真正的演员。
雷佳音的职业生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他早年的努力未必无人知晓,但真正让他爆红的是那一部《我的前半生》。这一转折点改变了他在娱乐圈中的地位,也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他,欣赏他的演技。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成功也让雷佳音被绑上了“类型演员”的标签,特别是当观众期待他带来更多样化的角色时,却总是看到他一如既往的形象,导致他逐渐从观众喜爱的“演技遗珠”,变成了“人见人烦的资源咖”。
不为人知的是,雷佳音的妻子翟煦飞,曾是我们记忆中的“北极雪”——童年的女神。两人在校园相识,相知,直到今天,她依然是雷佳音职业生涯的重要支持者。翟煦飞不仅是雷佳音的知己,更是他的幕后智囊,很多剧本在她的建议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而雷佳音的事业,正是在她无条件的支持下稳步上升。作为演员,他的成功与妻子的帮助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说是双赢。
但尽管如此,雷佳音如今的“霸屏”状态却并非完全源自他个人的选择。身为演员,过多的曝光与过于固定的角色类型,终究让观众的情绪发生了变化。观众的“审美疲劳”并非针对雷佳音的演技,而是针对他不断重复的角色塑造。雷佳音原本凭借出色的演技赢得了观众的青睐,但如今却因为过于频繁的出场和角色的单一性,逐渐失去了以往的吸引力。
如今的雷佳音,已经不再是那个带给观众惊喜的“演技遗珠”,而是成了“人见人烦的资源咖”。他的演技依然在线,但如何打破固定形象、带来更具突破性的作品,或许才是他未来的挑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