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至1981年,珠影公司制作的三部影片都没能顺利与观众见面,其中包括《越女哀歌》《流星》(后改名《星星欲晓》)和《姐妹俩》。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姐妹俩》这部影片的幕后故事,探索为何这部电影最终未能上映。
1981年第9期《大众电影》杂志在《银海短波》栏目中介绍了《姐妹俩》的拍摄情况,影片由陶金导演执导,故事背景设定在1931年,讲述了山东地下党组织在遭遇破坏后,几位普通党员为了重建党组织,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坚持斗争的故事。电影展现了两位女主角柳芬与柳芳为党组织牺牲自我的崇高精神,影片向她们致敬,歌颂她们毫不犹豫地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同年,《大众电影》第10期的画页还提到,陶金导演正全身心投入到《姐妹俩》的拍摄工作中。从这些内容推测,影片应在1981年完成拍摄,原定1982年初在全国公映。事实上,在1981年下半年,不少影院张贴了《姐妹俩》的宣传海报,相关的剧照和拍摄动态也频繁出现在《电影故事》《电影画报》以及山东的《电影介绍》等刊物上,一切看似进展顺利。然而,影片最终并未公映,后来有消息透露电影未通过审查,但原因模糊不清。有说法称,这可能涉及珠影与北影之间的关系,令人困惑不已。
接下来,让我们细看一下影片的主创人员。1980年5月,山东省文联的作家邱勋和任孚先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姐妹俩》,讲述的是山东老区普通党员和群众在革命最艰难的1931年,默默奉献,直至牺牲的感人故事。剧本寄送到珠影后,经审查批准,珠影决定拍摄该片,并将导演职务交给了陶金。陶金收到剧本后,进行了修改,并着手寻找外景和演员。
姐姐柳芬的角色最终由当时的知名青年演员张金玲来饰演。张金玲曾出演过许多性格刚强的角色,陶金觉得她能胜任柳芬这一角色。1980年,她主演的《黄英姑》遭遇了一些批评,这让她感到非常失落和遗憾。演员的黄金时期很短,尤其是她已经接近30岁,因此急于寻找更多有分量的电影角色。在接到陶金导演的邀请后,她决定借此机会实现自己演技上的突破。
妹妹柳芳的角色则由从未演过电影的青岛姑娘柳格出演。柳格当时是青岛金星电影院的放映员,并正在报考山东省电视台,尽管她没有演过电影,但她温柔善良又能干果断的气质与角色非常匹配。在拍摄过程中,张金玲给了柳格很多帮助,两人也像姐妹一样,戏里戏外关系亲密。
在青岛市歌舞团,剧组选中了一批男演员。王悦俭饰演男主角严朋,韩明新扮演青岛地下党市委负责人田大海,迟恒清饰演济南地下党交通员老刘。珠影演员莫梓江则首次饰演反派,扮演叛变革命的省委组织部长丁觉民。其他重要角色包括王孝忠饰演国民党特务机关手枪旅旅长,北影的傅祖诚饰演地下党领导人王景华,石小满饰演恶少范小宝,而上影的白穆饰演反动军阀韩复榘。
影片的主要拍摄地是济南,济南火车站、大明湖、省博物馆等地标性景点频频出现在镜头里,给人一种强烈的地域感,也让山东的观众感到亲切。张金玲的前夫徐敏还在拍摄期间探班,两人一同游览了大明湖,镜头中出现的济南风光也增添了不少人情味。
有很多介绍张金玲的文章提到,在拍完《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后,她收到了《爱情与遗产》的剧本,并对韦佳这个角色很感兴趣。但几乎同时,陶金导演找到了她,邀请她出演《姐妹俩》中的姐姐柳芬一角。最终,张金玲放弃了《爱情与遗产》,选择了《姐妹俩》。需要指出的是,关于这些细节,网络上存在很多误传。例如,《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的拍摄是在《爱情与遗产》之后,而且《爱情与遗产》也并未与《姐妹俩》同时拍摄。对这些细节的误读,反映出不少人对事实并未进行深入核实。
在《姐妹俩》中,张金玲不仅饰演了姐姐柳芬,还尝试了党员、卖花女、新娘等多重身份。她留着一条粗黑的大辫子,这一形象成为了她银幕上最具美感的一部。起初,张金玲希望能同时出演姐妹俩的角色,但陶金导演告诉她,妹妹一角已经找到了合适的人选。
影片展示了30年代初山东地下党斗争的残酷现实,特别是1931年4月5日,国民党反动派在济南纬八路刑场枪杀了22名中共山东省委的重要干部,历史上被称为“济南四五烈士”。当时,王明的左倾路线也给革命带来了严重影响,有人指出《姐妹俩》对王明左倾路线的批判不足,导致影片最终未能顺利上映。
总的来说,《姐妹俩》未能公映,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影片情节过于悲壮,姐妹俩为革命所经历的艰难困苦,常人难以想象的牺牲,可能让当时的审查委员会难以接受。加之影片对王明错误路线的批判不够彻底,最终导致其未能顺利通过审查,错失公映的机会。
对于导演陶金和主演张金玲来说,这部影片是他们精心创作和付出心血的结果。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部电影未能如期与观众见面。陶金几年内没有推出新作,张金玲也未能借此作品打响名气。几十年后回忆起《姐妹俩》,他们依然感到遗憾和难以释怀。更重要的是,这一事件还让珠影和北影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因为北影也曾为该片提供了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