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四大才子的最后一位,蔡澜,于2025年6月25日离世,享年83岁。至此,金庸、倪匡、黄霑与他的传奇故事全部画上了句号,象征着一个辉煌时代的结束。
蔡澜1941年在新加坡降生,福建籍贯,14岁那年,于1955年在《南洋商报》上发表了他的首篇影评,随后他便迈入香港邵氏电影公司,快速成为制片界的翘楚。多年后,他又加入嘉禾电影,继续在电影事业上发光发热。
这位电影人的生涯中,蔡澜监制了大量经典港片,见证了香港电影的璀璨光辉。《城市猎人》中有成龙与王祖贤的火花,《快餐车》里洪金宝的搞笑风格,《一眉道人》中林正英与钱小豪的精彩对决,《何日君再来》中则展现了梁家辉与梅艳芳的深情演绎,这些都在蔡澜的监制之下诞生。
转型为作家的蔡澜在他的随笔集中描绘了不少电影界的趣闻,例如1982年名导李翰祥在制作《武松》时,女主角汪萍总是无法进入角色,于是李翰祥鼓励她将痛苦的刺剑尽情地想象成与武松情感的结合,结果汪萍如鱼得水,最终斩获影后大奖。
经历近40年的电影生涯,蔡澜转身为作家,出版了如《我决定活得有趣》《不如任性地生活》《今天也要好好用膳》等诸多表现生活点滴、充满趣味的随笔,拥有着万千拥趸。
在电影、电视、书籍等领域,蔡澜的影响广泛,各方面都有忠实的粉丝。然而,近年来他更多被关注的是他的晚年生活,令人向往。
蔡澜生无儿无女,他曾坦言,如果知道自己无法承担的责任,就不应去做。82岁时,他依旧坚持这个观点,并不后悔这一生的选择。2023年,他的妻子张琼文去世后,蔡澜出售了房产与各种收藏,搬入香港维景酒店的海景套房,开始新的酒店生活。
与此同时,他雇用了一个八人团队,涵盖管家、秘书、医生、护士、助理、司机,以及两名印尼工人。这支团队不仅照顾蔡澜的日常生活,还能满足他的社交与文化需求。
此外,蔡澜还常常邀请好友来访,不过好友们不可打扰他的私生活。若有人试图干涉,例如劝他健康饮食、戒烟戒酒,便会被蔡澜立即请出酒店。他的后两年生活得自由无拘,毫无顾虑,适合他的个性与选择。这种生活方式虽奢华,每月的开销达50万港币(约合46万人民币)左右。
这让人不禁联想到美国知名作家乔治·马丁的老年哲学。当读者急切等待他完成《权力的游戏》系列时,他表示在此年龄,他并不在意小说是否能够完结,更愿意享受生活,尽可能地把钱用完。
如今,蔡澜已离世,象征着香港文化的时代也随之远去。但他的传奇人生与豁达思想,依然值得读者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