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总说,真人秀全凭演技。可看完《你好星期六》的浪姐专场之后,才明白真正能榨出艺人底色的,不是演出来的姐妹情深,而是那些收不住的微表情、憋不住的真心话所带来的失控瞬间。
宋妍霏甩着精心打理过的波浪卷发,当众细数张小婉的舞蹈失误之时,仿佛看到职场中,那个把同事PPT漏洞当众拆穿的新人——她们或许都未曾意识到,自己的脱口而出,正在给他人划下那隐形的刀口。
把三个自带那种仿佛带有腥风血雨般体质的女明星,塞进同一个游戏环节里,绝对是节目组最为精妙绝伦的一场人性试验场。
当数字匹配游戏提出要求之后,姐姐们开始,给其他选手「贴标签」。那些原本,该被剧本所控制的明星们,最后还是露出了破绽。
宋妍霏对着话筒说出,「张小婉确实跳得差」,瞬间她的嘴角带着一种,连修音师都难以挽回的微妙弧度,这可比《浪姐6》初舞台的失误要精彩百倍之多。
其实跟特意剪辑出来的故事线比起来,这种从本能产生的反应,能更真切地表现出人际关系里的考验。它如同一块没经过加工的璞玉,更可以展现出人与人之间最根本的互动和情感。
李晟在应对类似问题的时候,表现得更加灵活。她专门提到了谭薇——那个在狂风猛烈吹刮的时候不小心掉进道具箱的选手,接下来用「环境会影响实力」这样的话,很巧妙地化解了现场的尴尬氛围。
这种用小事情来产生大效果的沟通方式,很容易让人想起公司年会上,那些能够把团队的失误巧妙地转化为对项目全身心投入的职场精英。
当她说出「谭姐的实力肯定配得上更高的排名」这句话时,屏幕前的观众都在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想象出了那带有深意的眼神。
真正吊打全场的还得是叶童,别的姐姐还在苦恼怎么不得罪人,她已用一招粤语夸赞完成降维打击。
面对丁程鑫那蹩脚的粤语发音,她瞪大了眼睛,惊呼道:「好厉害!」瞬间就巩固了前辈疼爱后辈的那暖心的人设。
这种高段位的回应,如同生活中的美学一般,既能够保全对方的面子,又能够收割观众的好感。
再瞅瞅侯佩岑精心策划的抢人情节,这在姐妹类综艺里,可是很常见的套路,可她却把它活生生地演成了,《甄嬛传》里妃子争宠的那副模样。
演技挑战环节更是全程高能,管乐版紫薇,那嚣张劲儿呀,就好似容嬷嬷附了体一般。
当何炅当场脸色一沉,喊出「别犟嘴」之际围观的群众们,那可是集体瞪大了眼睛,仿佛经历了一场地震般。
专业演员那崩坏的演技,与爱豆出身的宋妍霏,将容嬷嬷精准地拿捏住,两者形成了魔幻般的对照。
难怪弹幕中飘过这样一句话:「这届观众得带上显微镜,才能够看综艺呐。」
反高潮的是,被贴上了「划水天后」这个标签的王珞丹,竟然用一句「词太多记不住」这样的话,成功地将责任甩给了杨迪,亲手示范了怎样把自己业务上的短板,包装成让人觉得可爱的人设萌点。
当我们拆解这些名场面,会发现所有「翻车」与「高光」背后都是人际分寸感的现实投射。
宋妍霏脱口而出的吐槽,就如同同学聚会时掀人老底的那个耿直姐妹;而叶童教科书级别的救场,再次展现了那种总是能让全场如沐春风的社交达人形象。
这大概就是,观众爱蹲守这些「低配宫斗」的根本原因——在明星们,手忙脚乱地应付人情世故的瞬间,我们恰好能对着屏幕,修正自己的社交BUG。
但真情商不该是场精心设计的表演,当张小婉被「diss」之后面部肌肉,呈现出僵硬且带着微笑的状态,此时镜头把那职场霸凌般的戏剧张力给定格住了。
观众的确为这种「真实地撕扯」贡献了播放量。
不过倘若所有的综艺,都得依靠损耗艺人形象去换取热度,这样《花少》式的那种抓马般的闹剧,难道不是正在重新归来吗?
毕竟相比谢娜用「得问杰哥」这种方式,四两拨千斤地化解了选婿难题,而观众更期望看到的是张颂文在《灿烂的花园》中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去进行关系的经营。
有人说叶童们的「高情商」是娱乐圈生存法则,可当八面玲珑成为必修课,是否也在剥夺明星表达真实的勇气?
或许我们需要重新定义综艺里的「会说话」:不是那种滴水不漏的话术,而是当杨迪被牺牲成为「词多担当」时依然能够笑着接住梗的那种松弛;是管乐挨骂之后,还能够开玩笑说「是不是该去报台词班」的那种自我消解。
毕竟真实的笨拙,有时比精致的虚伪更有治愈力。
《你好星期六》将娱乐圈中那些隐秘的社交规则,放大成了行为艺术。
观众在热衷于给明星的情商表现打分之时,或许也在暗暗校正着自己的处世坐标。
下次闺蜜聚会吐槽同事时,兴许会突然忆起叶童那满含求生欲的港普「好犀利哟」,随后便笑着将即将脱口而出的「怼」换成「她也有难处啦」,谁能说综艺不可以成为现代人的社交避难手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