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为@影吹斯汀独家原创,未经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抄袭或转载,违者必究!
(文/阿拉纽特)7月5日,也就是上周六,由饶晓志执导,章宇、任素汐、潘斌龙主演的犯罪喜剧电影《无名之辈:否极泰来》(以下简称《无名之辈2》)正式上映。上映至今,点映九天、公映六天,累计票房刚刚突破4800万元,远未达到系列前作《无名之辈》7.94亿元总票房的十分之一。同时,豆瓣评分仅为5.8,与前作8.0的高分相比,差距明显,两者简直处于完全不同的层次。
无论是票房还是口碑,《无名之辈2》均惨遭失败,未能兑现“做大做强,再创辉煌”的系列标志性口号。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表现为即将在年底12月31日公映的《无名之辈3》蒙上了一层阴影。
与七年前那部被誉为黑马的原作相比,这部由原班人马打造的续集令人始料未及地扑街。尽管《无名之辈2》保留了以小人物为核心的荒诞喜剧框架,同时在类型元素上进行了大幅度的扩展,然而为何最终却翻车如此惨烈?
从制作角度看,续集在技术质感、场面调度、动作设计等“硬实力”方面,较前作有显著提升。作为一部广义上的“东南亚犯罪宇宙”电影,影片对泰国语言及环境的细致还原也值得肯定。
然而,这些技术层面的优势在剧本的荒诞过头、逻辑崩坏、野心膨胀以致混乱不堪,以及设定浮夸脱离现实的情况下,完全无力挽回小人物的情感触动。甚至剧本的三观都极不正派,导致整体质感惨淡。
故事背景从西南小县城迁移到更具开放空间的泰国,原本有望借助更宽松的创作环境让荒诞戏剧基因得以释放,电影围绕真人秀节目《超级整人王之再见渣男》的大型行为艺术展开。叙事格局的扩张显然体现出《无名之辈2》不小的野心。相比前作中围绕保安、笨贼、残疾女孩的小城故事,续集尝试通过真人秀这一媒介,呈现并批判媒体乱象、断章取义的性别对立炒作,以及当下网络时代大众对热点议题的极端放大。
《无名之辈2》试图“包揽”诸多当下社会网络话题,然而却缺乏在连贯且可信的故事与人物互动框架下展开这些议题的能力,最终导致剧情悬浮混乱,毫无真实感。
不少观众在评论中提到,续集的故事模式类似“楚门的世界”。但“类楚门”作品类型多样:有像《富二代》和《抓娃娃》这类“只骗主角”的剧情,通过设局者角度创造喜剧效果和紧张氛围,让观众代入主人公视角感受荒诞与压抑,最终实现对虚假现实的讽刺;也有日剧《名片游戏》这类“连观众一起骗”的类型,直到结尾才揭露真相,以悬疑与荒诞引爆反转。
《无名之辈2》则是上述两种思路的混合体。影片前三分之一隐瞒真相,直到约40分钟时女主薛芳梅(任素汐饰)走入幕后,揭示所谓的恐怖绑架其实是《超级整人王之再见渣男》真人秀节目设置的整蛊陷阱。薛芳梅作为节目编导,因对前男友陈三金(章宇饰)讨债方式的不满,设计了这场“骗局”,让陈三金误以为被恐怖分子挟持,而现场布满隐藏摄像头,全面直播其真实反应。
然而,这个设局漏洞百出,令本该具备的幽默、紧张、感人和深刻全部沦为学生业余戏剧般尴尬。片中重要情节与角色动机都无法自圆其说。
首先,“整治渣男”计划的逻辑混乱。陈三金虽有自私怯懦和油滑一面,但远不至于遭受真人秀无死角直播和全民唾弃的程度。节目组的惩罚动机从一开始就站不住脚。
其次,薛芳梅作为欠钱电视台的员工,虽然并非恶意赖账,但也不无责任。她竟然倒打一耙,提议整治债主,三观令人费解。
更荒唐的是,骗局进行一半时,薛芳梅突然良心发现要收手,戏内戏外的转变令人难以信服。戏内,她变成温柔前女友燃起旧情,戏外观众则只能无奈被编剧“烧脑”。
此外,真人秀观众的反应同样反复无常,时而愤怒谴责陈三金,时而又化身同情者,成为剧本操纵下的无脑傀儡。
这还只是骗局动机和外部反应的逻辑崩塌,更严重的是,骗局本身的可行性几乎为零。一个濒临破产的电视台如何动用大量演员、场景和设备,布置无死角的隐藏摄影机,还要做到让主角毫无察觉?电影对此避而不谈。
更荒谬的是,节目组还能完美排演多场枪战戏码,所有枪战、受伤、死亡均毫无破绽,就连主角用假枪扫射时都未被识破。这种设定连幼儿都难以信服。
《楚门的世界》和《抓娃娃》中“被设计”的生活虽非现实,却强调的是局中人视角的可信度。若连这一点都无法做到,角色的天真、困惑、觉醒和反抗便无法成立,角色形象必然崩塌。
回到《无名之辈2》,虽然前40分钟的生死危机尚有悬念,但揭露真相后,观众对骗局合理性的质疑层出不穷,剧中人物浮夸演技令人忍不住心中吐槽:“陈三金,你真的看不出来吗?”他之所以看不出来,是因为编剧不允许。
角色消失,故事情境消失,《无名之辈2》更像是被木偶戏操纵的表演,失去了真实与灵魂,这才造成电影荒诞到令人难以接受。
如此虚浮的基础,怎能建立起像前作那样让观众感同身受的人物情感?
十年后,观众仍不会忘记《无名之辈》中笨贼胡广生与瘫痪女孩马嘉旗之间那份纯真可爱,那段关于尊严与爱的故事。而续集中章宇和任素汐饰演的情侣,却各自陷入虚假的困境,缺乏生活质感和观众共鸣。故事设定在观众感受较弱的泰国,一个是“精英狠女”节目编导,一个是义乌小老板弟弟,两人因电视台困境而陷入事业和财务危机。
即便没有诸多逻辑漏洞,这样缺少代表性的主角形象,也难以像前作那般扎根于观众生活,获得广泛共鸣。更别提剧情写作崩坏。
他们的情感转折生硬,尤其是薛芳梅由“狠”变“软”缺乏合理铺垫。陈三金在知晓真相后,没有任何心态调整,恋爱脑爆棚,不拿奖金、不管哥哥破产,执意追前女友,毫无怨恨和牢骚,这既非现实小人物塑造,更像“圣父”或“傻子”。
两位风格不合的角色硬凑一块,还要强行煽情。最终,只能靠前作中出现过的陈粒金曲来撑场面,但即便音量放大,也遮盖不了感情线的粗糙。
整部电影气质浮躁吵闹,虽然在枪战、打斗场面以及综艺式真人秀元素上“秀肌肉”,花样繁多,却不愿弥补剧作基本漏洞,优化最核心的人物塑造。
这样的续集,注定经不起推敲,也不会被观众铭记,扑街至此,实属“活该”。
至于年底上映的《无名之辈3》,能否找回初心仍不乐观。据悉,两部续集是“背靠背”拍摄。如果继续保持如此悬浮、粗糙且三观崩坏的状态,恐怕还不如直接别用《无名之辈》的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