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在车里,我会突然感到周围的一切都进入了一种深深的平静。没有人能赶得上我,仿佛自己正在飞驰,身心完全融入到那种极速的感觉中。——《F1狂飙飞车》
文丨旧故麻袋
∨
暑期档的电影市场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复苏,相比过去那种依靠《哪吒2》单枪匹马撑起票房的局面,今年的新片涌现的热潮让人眼前一亮。尽管其中一些影片早已被证实为“诈片”,但即便是在众多平庸之作中,还是能挑出几部质量不错的影片。特别是有几部作品逆势上扬,表现不凡,让人对电影市场的复兴充满了希望。
在这个令人振奋的暑期档中,如果要从已上映的影片中推荐一部,我毫不犹豫地选择《F1狂飙飞车》。即使放眼整个上半年,这部电影也无疑是最值得一看的爽片,绝无二家。
虽然好莱坞的赛车题材电影并不新鲜,像《极速风流》和《极速车王》这样的影片也曾经给我们带来过激动人心的体验,但《F1狂飙飞车》以其无与伦比的视效,成功将赛车题材的感官刺激推向了极致,完全超越了之前的同类作品。在电影的视觉和听觉效果上,这部影片表现得可谓精妙绝伦。真实的F1赛道,赛时同步取景,第一视角的镜头切换,以及车内外的细节处理,无一不让观众感受到如临其境的紧张氛围,仿佛置身于赛车场中,无法自拔。
更重要的是,这部电影对于影院观众的独特魅力,远非电视屏幕能够呈现。电影院中的IMAX、3D、4D等多重观感效果,才是这部影片的正确打开方式。它的出现,仿佛在向我们宣告“电影院绝不能消失”的道理。
回到电影本身,虽然它的剧情并不复杂,甚至显得有些俗套——“英雄迟暮、英雄重回赛场、英雄最终成功”的三段式故事结构,但它通过对赛车的高度还原和对人物的情感深度挖掘,依然能够让观众感受到一股强烈的情感波动。虽然电影中的人物塑造有些简单,尤其是一些配角显得有些单薄,但主角桑尼·海耶斯(由布拉德·皮特饰演)的塑造却相当成功。皮特依旧保持着他那份魅力,尽管年过六十,但他在银幕上的存在感依然强烈,展现了一个曾经风光无限,如今却跌入谷底的赛车手形象。
桑尼·海耶斯,曾是F1赛场上炙手可热的天才赛车手,性格刚烈、敢于冒险,这样的个性让他在赛场上所向披靡。但一场意外让他不再是赛道上的传奇,而是一个身患重伤、失去了过去荣耀的落魄车手。三十年过去,桑尼的职业生涯已经破灭,他的生活也变得一团糟,直到有一天,他的旧友、已经濒临破产的F1车队老板鲁本·塞万提斯再次找到了他,想要说服桑尼重返赛场。最初,桑尼是拒绝的,但鲁本给出的理由深深打动了他:这是他重新证明自己、也为自己争回一线生机的唯一机会。
桑尼接受了挑战,再度踏上了他曾经熟悉的赛道。尽管大家对这位昔日的英雄早已不抱任何希望,但桑尼的重返赛场却令人刮目相看。他不仅迅速刷新了赛道记录,还成功加入了车队,成为了最后拯救车队的关键人物。
随着比赛的深入,桑尼凭借着三十年的经验,在赛道上展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技巧。在英国的银石赛道,他凭借自己冷静的头脑和非凡的赛车技术,一举击败了其他车手。而在匈牙利的布达佩斯赛道,他巧妙地通过故意撞坏前翼来帮助队友争取更好的位置,虽然最终他不得不为此支付了一定的代价,但也因此为车队带来了他们的第一份积分。
随着比赛的推进,桑尼的状态越来越好,在荷兰的赞德福特赛道和日本的铃鹿赛道等地,他都展现出了不凡的驾驶技术。即使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桑尼依旧凭借着经验与智慧,在每场比赛中稳步前行。
然而,车队内部的矛盾不断加剧,尤其是与队友JP的关系逐渐恶化。由于双方的性格和理念差异,桑尼与JP之间出现了严重的冲突,但最终,桑尼以大度的姿态,牺牲了自己,成功地帮助JP走向了胜利。而在最后一站的阿布扎比赛道,桑尼终于完成了自我救赎,以一种震撼人心的方式,取得了梦寐以求的冠军。
桑尼对赛车的热爱几乎成了他唯一的信仰,他的生命也似乎在赛道上找到了归宿。当他拿到F1的冠军时,他并没有去触摸那座象征荣耀的奖杯,也没有在赛场上驻足庆祝。相反,他默默地把一切交给了队友JP,自己则踏上了新的征程,继续朝着下一个未知的目标前进。
《F1狂飙飞车》是一部充满了“爽感”的电影,它为观众带来了不止是眼球的刺激,更深深触动了每个人的内心。即便它的故事和结局都在意料之中,但当这些情节逐一展开时,依然让人热泪盈眶。
对于不熟悉赛车的观众来说,这部电影的魅力不仅仅体现在极速的赛道上,电影中的BGM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每一段音乐,都与画面完美契合,带领观众在每一次极速狂飙的时刻,感受到心跳的节奏,仿佛自己也在赛道上拼命飞驰。
至于布拉德·皮特,他的演绎无疑为电影增色不少。62岁的他,尽管面容略显老去,但他的魅力丝毫未减,依旧是那个令人心动的“痞帅”大叔。电影结束时,尽管没有彩蛋,但每一位观众都已经被这段极限速度与不屈精神的故事深深打动,久久不能平复内心的激动。
总结而言,《F1狂飙飞车》是一部充满激情与热血的电影,尽管它的剧情简单,甚至有些老套,但凭借其卓越的视效和电影所传递的情感力量,依然是一部值得反复品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