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佳音从“演技担当”到“被全网抵制”,变化之快让人意外。
一张老熟脸霸屏多部影视剧,观众再喜欢也难免疲劳。这背后,是资方的计算结果,却揭开了内娱选角的困境。
1
这并非危言耸听,回头细数,过去三年里,《满江红》、《坚如磐石》、《第二十条》、《长安的荔枝》、《酱园弄》,大大小小的影视剧中几乎都能看到雷佳音的身影。
张艺谋、冯小刚、姜文、宁浩……换了导演,没换演员。
观众调侃的“含雷量”越来越像当年人们吐槽的“含腾量”,只不过沈腾后期懂得抽身放慢了脚步,雷佳音却还在档期里连轴转。
不少人发出调侃:“雷佳音是救过内娱的命吗?”、“怎么哪儿都有他?”
2025年,他的片单里还有11部存货未播出。密集曝光让观众很难对他产生新鲜感。
jrhz.info角色换了海报背景,换个名字,气质相似、情绪相近,观众逐渐麻木,脑海里全是同一个人。
可当观众翻开他的片单,铺天盖地的中年委屈男人、沉重无奈的时代历史感,剧情稍有不同,内核一模一样。
起初,雷佳音靠着“窝囊男人”的标签混得风生水起,从《我的前半生》的陈俊生,到《人世间》的周秉昆,再到《长安的荔枝》里的李善德,苦情、中年、憨厚、隐忍,标签换了马甲,内核依旧如出一辙。
不同背景、不同年代,最终都拧成了一个委屈巴巴的熟脸角色。
从话剧舞台打底,到《黄金大劫案》里为镜头吃尽苦头,再到《我的前半生》凭“前夫哥”一角彻底翻红,一步步磨演技、熬人缘。
只可惜,当年那个一心琢磨角色、甘愿谢绝无谓邀约的年轻人,如今在档期表里填满了无休止的露脸机会,资源越多,观众的信任感却在消磨殆尽。
而这些,偏偏又扎在了国产影视剧长年陷入的选角固化与内容同质化上。
前两年观众调侃张译“正义警察专业户”,沈腾“耍宝搞怪代言人”,黄磊、徐峥、黄渤……谁不是各有各的套路。
久而久之,人们开始从喜欢转向厌烦,直至催生了网络“抵制”。
至于雷佳音本人,演技不错,人品也好,甚至一度是观众公认的“中年男演员靠谱代表”。
这么一个极品中年好男人,是如何被资方选中的?
2
雷佳音会频繁出现在荧幕上,跟他自己的为人处世有一定关系。
一部作品从立项到上映,拖几年都算常态,能保证自己不闹绯闻、不搞饭圈、不耍大牌,还能随喊随到的男演员,确实不多。
张艺谋、冯小刚、陈可辛、姜文,这些导演曾在不同场合提及雷佳音时都用了“好用”二字,总结起来就俩意思:既能演,也不找事。
演员选定后改人就意味一大堆合同条款和宣传计划得重签。
顶流塌房、流量作妖,整个剧组成本翻倍都不稀奇,此时,雷佳音这种没有粉圈搞事、没有负面新闻的演员,就成了制片方默认的稳妥选项。
编剧汪海林说过,一些演员之所以能接连出现在荧幕,只是证明“市场、资本和导演都认他”。
从某种意义上看,这既是演员的安全牌,也是整个行业的尴尬。
毕竟,流水线式的剧本,少有为新人冒险留口子。
哪怕有野心的新人想试试戏,投资方也未必有耐心等他磨合。
更何况,雷佳音也非常努力,过去五年,奖项一座接一座,《人世间》后横扫金鹰、飞天、白玉兰,“大满贯视帝”的头衔是实打实的,片子不给他,资方都觉得每次损失一个小目标。
但他们不懂适可而止,“万恶淫为首”,凡事要有度。
3
见雷佳音这么频繁上新露脸,官媒坐不住了,直截了当点名,不留情面地提醒他“怎么又是你”。
意在点拨,无论是雷佳音,还是后来者,都需要拉长节奏,把好作品当护身符,而不是把露脸当成绩单。
观众的耐心从不吝啬,只要角色能换,剧本能新,脸熟不是问题。怕的是,没有新内容,没有新花样,只剩一张脸和重复的表演。
对雷佳音而言,这次“翻车”是机会也是拐点。未来不缺导演找他,但能不能像当年宁浩那样帮他拓一条路,更多要看他自己还愿不愿意把时间留给挑剧本、读台词、重新打磨角色。
演员该留白,作品才有可看。观众愿意买票,也要看值不值得。
熟脸有用武之地,前提是别一味重复。观众的耐心要用好,行业的退路也要留好。雷佳音值得观众看下去,前提是作品配得上这份好感。
对比几十年前,国产剧真不缺好演员好故事,比如陈道明能演康熙,也能演齐桓公;陈宝国在年代戏里是铁血硬汉,在新作里又是深不可测的古代医官。哪怕是娱乐向的古装剧,也能找出一票演得出花样的配角。
可以说,这场“抵制雷佳音”的风波表面看似一人之祸,实则背后藏着一整个剧本市场的无力与单调。
一旦放开点预算拍精品,又容易陷入“安全牌”死循环:用了他,不塌房;换了新人,风险未知。为了票房、为防翻车,最后绕来绕去,还是那几张熟脸。
久而久之,演员失去尝试新路的机会,观众失去新鲜感,行业也陷入了自缚的怪圈。
再说回雷佳音本人,他当然也明白这点。他早期受过话剧舞台熏陶,知道角色得有血有肉才能立住。只不过,如今一个剧接一个剧,留给他慢慢读本子、琢磨人物的时间少得可怜。
对演员本人是消耗,对观众是折磨。
这一次,观众用“抵制”提醒了剧组,也提醒了雷佳音——演得多,不等于走得远,演得稳,也不代表一成不变就行。
当舆论声浪已经敲响,是否放慢脚步、挑剔剧本、跳出“窝囊废”的壳子,已不是雷佳音一个人的选择,更是国产剧要不要和观众好好对话的起点。
娱乐圈一直不缺机会,缺的只是对内容负责的耐心。
结语:
木不琢不成器,人亦如此。观众需要鲜活的角色,也需要演员偶尔“消失”去过活,去长出新的可能。
雷佳音也许该停一停,把那张熟脸暂时藏一藏。
毕竟,没有谁真心希望抵制一个努力了这么久的好演员,只是观众的耐心,需要被好作品配得起。大家觉得呢?
参考资料
“再也不想看见雷佳音了”,最近影视剧含“雷”量太高引热议扬子晚报
雷佳音,烦不烦啊——中国新闻周刊
参考资料
“再也不想看见雷佳音了”,最近影视剧含“雷”量太高引热议扬子晚报
雷佳音,烦不烦啊——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