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好
编辑|司徒夜
2024年春节档,《第二十条》以24.54亿的票房成绩震撼大荧幕,成为年度大片之一。紧接着,同样由最高检影视中心出品的《正当防卫》于七月登陆荧屏。两部作品虽然题材相似,且都由高叶饰演检察官角色,但一经比较,差距却显得尤为明显。
《以法之名》结束后,另一部以检察官为核心视角的剧集《正当防卫》也随之播出,观众对《以法之名》的结局普遍不满,甚至将其批评至热搜。而当视线转到《正当防卫》时,观众却常常觉得熟悉感扑面而来,不禁联想到《第二十条》。两者在“正当防卫”这一法律话题上有着相似的主题背景,而且均由最高检影视中心参与制作,普法意图明显。然而,在这些共同点之下,两部剧在内容与表达上的差距却让人无法忽视。
《第二十条》和《正当防卫》都围绕着“正当防卫”展开,然而两部作品的处理方式却大相径庭。《第二十条》通过平凡的民众故事,将法理与人性情感紧密结合,使得观众在轻松和感动中领悟到法律的深刻。比如,公交车上的见义勇为,校园霸凌的反抗,甚至是村霸被反杀的故事,均取材自现实中的真实事件。这些故事的贴近性让观众感同身受。王永强面对长期的身体和精神摧残,最终奋起反抗,反杀村霸的情节,深刻展示了弱势群体在面对不法侵害时的无奈与坚韧,让观众心痛不已。影片以喜剧开场,但逐渐渗透进严肃的社会现实,构建了一种“笑中带泪”的氛围,这种表达方式使得主题更加深刻。
然而,相比之下,《正当防卫》在情节展开上显得过于刻意。剧中通过设计一系列巧合,如检察官方灵渊与案件相关人物的交集,强行将多个案件联系在一起,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方灵渊与江婷、梅筝等人既是校友,又与案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种不合理的巧合让剧情变得牵强,缺乏应有的可信度。而剧中时常出现的悬疑情节,例如方灵渊调查时“偶遇”神秘人物,突如其来的惊悚桥段,只是为了制造惊悚氛围,却对案件本身推进毫无帮助。
《第二十条》在叙事结构上极为巧妙,三条案件线索看似独立,却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里紧密交织,逐步推动剧情向前发展。每个案件都围绕着“正当防卫”的主题展开,不仅展示了法律的复杂性,还让观众对相关法律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通过主人公韩明的工作与生活冲突,观众可以看到一个充满血肉的检察官形象。韩明在处理案件时,面临着来自工作、家庭、社会的多重压力,但他始终坚持对“正当防卫”的判断,这种坚持让角色更具深度与立体感。
反观《正当防卫》,其叙事手法显得松散,三个案件之间并非独立,而是互有联系,且与14年前的图书馆杀人案息息相关。剧中的案件虽然看似精彩,却过多依赖巧合和悬疑,而非深刻的法律探讨。张鲁一饰演的段鸿山,由一名资深检察官变为嫌疑人,角色转变缺乏充分的铺垫,使得人物的复杂性和深度大打折扣。而白敬亭饰演的李沐风,在身负冤屈的情感冲突中,虽然背负着沉重的压力,却未能充分展现出角色的内心世界,这让角色显得单薄。
两部作品的差距不仅体现在情节与人物的深度上,还在于它们对法律与人性关系的表达。《第二十条》将法理与人性有机结合,每个案件都承载着不同的社会意义,深刻揭示了“正当防卫”在现实生活中的复杂应用。而《正当防卫》则更多地集中在案件的表面,缺乏对人物内心的挖掘,导致主题表达显得浮躁和空洞,难以真正触动观众的内心。
总体来说,《第二十条》凭借其严谨的叙事结构、深刻的社会主题和充实的人物塑造,赢得了观众的共鸣。而《正当防卫》虽然也有不少可取之处,但在情节编排、人物塑造以及情感表达上的欠缺,使其未能打动大多数观众。两部作品在同一法律议题下的不同演绎,展现了各自的优劣,最终让人不禁反思:如何才能让法律剧更加贴近观众,如何才能在现实与法理之间找到更有温度的平衡。
那么,究竟哪部作品更符合你的口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