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2月,西班牙电影《47路巴士》在代表西语电影最高荣誉的戈雅奖上大放异彩,横扫了第39届的所有提名,斩获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五项大奖。通过上海国际电影节“世界万象”展映单元,我再度观看了这部影片,不禁有个简单的直观感受——它可以被视作西班牙版的《我不是药神》。然而,相较于文牧野的成名之作,《47路巴士》显得更加成熟且富有层次,导演兼编剧之一马塞尔·巴雷纳擅长讲述社会影响深远的故事,而这部40多年来最卖座的加泰罗尼亚语电影,亦源自真实事件改编。
影片的背景设定在巴塞罗那郊区,这里原本是一个被忽视的移民聚集区。基础设施的匮乏让这里的居民过着艰难的生活:断水断电,外出得靠步行。即便如此,市政厅却始终以各种理由推脱,不愿增设公交线路。就在这种情况下,47路公交车司机曼诺洛·比塔尔决定用行动改变他所在社区的命运。虽然西语电影在中国银幕上不常见,但这部电影通过细腻的叙事,深刻探讨了制度性歧视、社会公平和历史创伤的主题,能引发许多中国观众的共鸣。而影片的完成度之高,让我对其未来的市场前景充满信心。
不同于近年来我国电影对现实题材的处理方式,《47路巴士》的主题并不单一,而是通过西班牙20世纪的历史进行纵向贯穿。正如影片开头旁白所述,这个故事不仅关乎她的家庭,还牵涉到她的邻里、城市与国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量来自安达卢西亚和埃斯特雷马杜拉特区的难民为了逃避战后的饥荒和地主的压迫,涌入巴塞罗那、马德里等经济发达的城市。巴塞罗那东北郊的男爵塔便是他们的聚集地之一。移民们在这里购买土地,自建房屋,形成了独特的社区。
电影的开场便展示了一场生存危机:军政府的警察骑马赶到,准备强拆棚屋。当时的法律规定,新建的棚屋在天亮前必须完成屋顶,否则当局可以拆除。导演通过两次镜头停顿,极富张力地表现了国家机器的压迫感。第一次停顿是警官奥尔特加的侧脸特写,执法队伍不紧不慢地行进,而移民则在焦急地赶工。第二次停顿则发生在警察下令停工时,移民们立刻停下,曼诺洛却被奥尔特加单独叫出问话。两人的对话中,曼诺洛质疑奥尔特加为何口音不像本地人,而奥尔特加简短却意味深长地回应:“比你是!”这句台词恰到好处地突显了角色的权力不对等,表面上无理,却令对方无法反驳——毕竟,曼诺洛连屋顶都没盖好,而奥尔特加却已经穿上了制服。
随着剧情推进,曼诺洛开始意识到,单打独斗无法改变现状,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真正改变社区的命运。他提出了一个创新的提议,提议大家在天黑前集中力量,逐一盖好每一户的屋顶。最终,这一想法成功地拯救了男爵塔,移民们的棚屋逐步升级为更为坚固的住所,社区也逐渐形成。
jrhz.info影片的中段,奥尔特加再次来到曼诺洛家,并戏谑地说:“这确实是个屋顶。”虽然有了房子,但移民们的生活依然艰难。电影有一个细节,曼诺洛站在公交站等车,身后是一张克鲁伊夫的海报——这位巴萨的教父代表了巴塞罗那的荣耀。然而,曼诺洛却直言自己是梅里达的球迷,这一细节暗示了他作为移民与这座城市之间难以逾越的距离感。
《47路巴士》中有一处细腻的象征性设计:墙上的霉斑在影片中三次出现。第一次时,曼诺洛用家庭照片将其遮挡;第二次,它开始扩展,渗透进相框;第三次时,它已完全覆盖了相框。这一细节不仅象征着困境的无处不在,也预示着长期被忽视的问题最终会浮出水面。
尽管男爵塔在巴塞罗那被视为“钉子户”,但管理者对此并不关心。这里缺乏基本的交通和设施,居民的生活几乎完全依赖自给自足。电影后段,曼诺洛终于向公交公司工会主席申请开通新的公交线路。他指着巴塞罗那地图上无法找到的男爵塔部分说:“这是巴塞罗那的一个社区,但你在地图上找不到它。”1978年,曼诺洛在无法忍受城市偏见的情况下劫持了47路公交车,载客驶进男爵塔,成功用自己的行动争取到了公交线路。通过这场“行动革命”,男爵塔终于开通了站点,其他郊区也逐步纳入了巴塞罗那的交通系统,彻底改变了这座城市的面貌。
影片精巧地还原了曼诺洛的“斗争”经过。当他通过正规渠道申请线路时,却遭遇了无数公职人员的推诿和冷漠。公交车进不去,街道狭窄;道路未经修缮,存在安全隐患;设立站点不经济;且现在并非选举期,没人愿意关注。对于住在市中心的人来说,男爵塔几乎是个不存在的地方。可是,对于那些每天从山上下来的人来说,这里的一切却息息相关。曼诺洛已在47路工作了二十年,他一直在忍耐,直到好友菲利平的死彻底改变了他的看法。
菲利平在一场火灾中丧生,由于消防车不熟悉地形,迟迟未能赶到。菲利平的死深深触动了曼诺洛,他不再愿意忍受不公,决定采取行动。影片通过菲利平这一知识分子形象,展示了移民社区中理想主义者的艰难处境。菲利平不仅能分辨方言,组织会议,甚至在市政厅外墙涂鸦抗议,他还为居民们放映露天电影,尽管那些影片早已过时。在面对城市中的不平等时,菲利平的微弱反抗显得无力,却也显现出其不屈的精神。
影片的后期有许多触动人心的反高潮叙事。在曼诺洛与女儿乔安娜的对话中,他说:“你可以离开你出生时的土地,但那片土地永远在你心中。”然而,这句话很快被邻居的声音打断——菲利平去涂鸦了;在议会厅中,曼诺洛刚刚发表完慷慨陈词,便因议员的到来而胆怯离场;片尾时,曼诺洛被警察带走,站在他身边的居民瞬间陷入沉默,没有人再为他呐喊。这一切都没有表现出愤怒的暴力,而是通过一种冷静的无声压迫,体现了长期被压迫的人群的不敢反抗——他们已经深知反抗的代价。
影片巧妙地交织了大量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批判,通过曼诺洛的故事,展示了西班牙社会从军政府到民主过渡时期的痛苦历史。片中的一句话,道出了影片深刻的主题:“你不知道他们怎么对待我们这些人。”而女儿的反问:“我们这些人是什么?”则揭示了长时间被压迫的群体对身份的认同问题。
西班牙虽然在转型过程中走向了民主,但佛朗哥时代的负面遗产依然影响着社会。电影通过曼诺洛一代人的经历,展现了历史创伤的延续:他们不仅从故乡被迫迁移,而且被权力和制度深深压制。影片以曼诺洛不愿离开男爵塔为象征,他的坚韧不仅来源于对家园的热爱,更源于对历史创伤的深刻记忆。这种精神的传承,才是他们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