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男消失了,狠角色的时代也随之改变。”
好莱坞老派硬汉迈克尔·马德森的离世,不带来热搜的喧嚣,却为一种特定类型的演艺生涯画上了句号。虽然他并不是行业内的超级明星,但他的演出却比那些耀眼的大明星更具“狠劲”。但是,如今的好莱坞,究竟还有没有人敢以这样的方式拍摄呢?
2023年7月3日,迈克尔·马德森的去世被各大媒体纷纷报道。或许你对这个名字并不熟悉,但一想到他在《落水狗》和《杀死比尔:第八卷》中那张“地狱级皱纹脸”,画面肯定会浮现在你的脑海中。
他是昆汀·塔伦蒂诺心目中标志性的“狠角”,凭借一把剃刀和一个眼神便能让观众的心里打寒战。然而,这次的离开,却没有为他举办追思会,只留下许多“致敬发言”,似乎他在世时便已被时代所淘汰。
马德森的逝去,不只是某个配角告别舞台。它象征着一个“中低成本、强风格演员”时代的结束。如今,在好莱坞,这种类型的演员愈发艰难立足。他没有流量光环,没有IP支撑,也不适合走上红毯。但在银幕上,他自带狠劲与逼迫感,即便站在角落里,也足以压制全场。
在那个“导演靠胆量、演员靠气场”的年代,马德森如同关键配料——虽然不占主导,但缺了他,这道“菜”就失去了主要风味。如今的好莱坞,角色必须具备可商业化、可衍生、可在社交媒体上剪辑分享的特性。而“狠人”这一类型过于复杂,难以迎合大量需求,完全无法实现量产。马德森从来不演“讨好”的角色,而在当今的算法时代,这种选择简直成了票房的原罪。
他离开的背后,也预示着昆汀·塔伦蒂诺的电影体系即将遭遇老化。并不是说暴力美学的电影不能再拍,而是再也没有人能在银幕上那么脏、那么狠、那么真实。而造成这种变化的,并非观众的口味改变,而是市场已不再容忍他们的存在。
而现在的角色显得都过于“干净”。即使是反派角色,也需要穿上名牌,如Prada,而反派还得学会情绪管理。马德森那种一开口就带着烟味,低头就仿佛能看到犯罪现场的狠角色,早已不被允许存在。
试想一下,如果他如今出道,恐怕连绿幕也进不去。他的个性太强,完全无法适应后期AI的处理。有人可能会说:“你的皱纹太难处理,不如去医院打点填充。”更不用说,如果想象他出演漫威电影,导演会说:“来,微笑一下,配合一下宇宙观的人设。”而马德森可能反驳:“我这张脸只能演地狱分区的管理员。”
你觉得,在当下的好莱坞,还能接受一个“没有滤镜、没有设定,只有强大气场”的狠角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