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在看脱口秀的时候,满怀期待,结果却被嘉宾的尴尬表现让你想脚趾抠地躲起来吗?当专业演员失去幽默的节奏感,文化名人对点评一无所知,艺人只顾哗众取宠……这样的脱口秀,还是我们想看的吗?
《脱口秀大会5》里,就有这样几位嘉宾,他们的表现可谓令人失望,直接把现场气氛拉低到了冰点。那他们究竟是谁呢?又都上演了哪些让人震惊的尴尬瞬间?
先说影后周迅,她可真是贡献了一场经典的尴尬。那时候,选手小鹿讲了一个精彩的女性主题段子,而周迅却因为忘记拍灯,导致这位实力选手意外淘汰。事后,她只是一笑置之,说“我忘了,我忘了拍灯”。这种“玩笑式”的拍灯,真的对得起选手辛辛苦苦准备的稿子和精彩的表现吗?
小鹿的段子不仅犀利,还密集笑点,无论从文本还是表演来看,都完全能压制其他选手。而周迅的失误让观众们十分愤怒,认为选手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而她自己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比如,她还听不懂脱口秀演员南瓜讲的“送蛋糕易碎”的段子,对此仅仅草草地评论了一句:“我觉得你还是要秉持说,一边送单,一边说。”
观众的抱怨,并非是在苛责明星不懂脱口秀,而是因为他们对节目缺乏基本的诚意感到失望。对比同为领笑员的鲁豫,虽然最初也因为过于文艺被质疑,但她至少会提前研究选手的背景,并且在点评时能准确地引用演员的包袱。周迅则明显游离于节目之外,一方面在选手表演时经常扣手,另一方面点评时总是语无伦次,使用诸如“呃,那些、说不出”之类的空洞语言。
再看《脱口秀和他的朋友们》里林更新的表现,简直可以说是“冷场王”。他不仅让网友怀疑他的点评能力,还再次让“情商低”的标签坐实。特别是当赵晓卉完成了一个十分稳定的演出后,林更新却仅仅评论:“我觉得她讲得有点平。”这句话立刻遭到了大张伟、张雨绮、张绍刚的一致反驳。节目组也补充字幕:“不愧是你”。然而,究竟是林更新真实表达自己,还是情商不足,观众自然有判断。
再看他对小鱼的点评。当小鱼以充满逻辑性的文本,幽默地讲述自己曾经历的校园欺凌,现场观众又哭又笑时,林更新却冷漠地给出建议:“小鱼讲东西有点起伏。”而同为嘉宾的张雨绮则直言:“我听完小鱼的表演挺心酸的,他掩盖了段子里一些真实的东西。在现实中,一定比他讲得更过分。”显然,林更新在情感共鸣和笑点捕捉上,完全失去了敏锐度。
再来说说窦文涛,这位文化圈的大咖跨界脱口秀,结果却完全“水土不服”。比如在Kid讲了一个PPT脱口秀后,窦文涛竟然说:“我刚才看出背后这勤奋。怪不得说,写个脱口秀比写首歌花的时间难多了。”这话让在场的Kid和大张伟都沉默了。紧接着,他还自以为是地评价:“这得花一本书的功夫。”更加尴尬的是,当小块讲述自己离婚经历时,窦文涛居然严肃问道:“你前妻看到这个段子会不会难过?”直接把喜剧效果转变成了伦理讨论。李诞赶紧补救:“咱们这是脱口秀,不是《今日说法》。”
不过,尽管这些明星嘉宾表现得令人尴尬,但总会有人在关键时刻为节目拯救场面。比如罗永浩作为领笑员,他堪称脱口秀质检员,始终站在脱口秀演员实力的最前线。李诞甚至表示:“罗老师坐在这里,我敢把晋级权交给他。”而且,他的点评总能做到精准与犀利,给观众带来最大程度的认可。
再比如陈鲁豫,在节目中彻底颠覆了她一贯的知性优雅形象,展现出了惊人的幽默感和反应能力。她的点评总能说到观众的心坎里。面对一位老年选手的年龄梗时,鲁豫则用温柔又有力量的话说:“看了您的脱口秀,我不仅不怕变老,反而开始渴望变老。因为到了一定年龄,你可以说很多我们以前不敢说的,但却想说的话。”她的点评给了笑点之外的一层温暖力量。
而大张伟则被称为脱口秀的“永动机”。当选手讲的冷场梗无人接时,他立马接话:“这梗要是能热,我当场把话筒吃了。”如果是一个深刻的段子,他又能妙语连珠:“脱口秀就该像辣椒,笑出眼泪,还想再来一口。”无论气氛如何,他总能为脱口秀注入不间断的能量。
好的嘉宾,并非一定要是专业人士,而是需要有一颗真诚的心,去感受和评价每一个段子。不是为了追求所谓的专业,而是通过真挚的反应和走心的点评,与观众建立起共鸣。
总的来说,从周迅的拍灯盲盒到林更新的冷场文学,再到窦文涛的跨服点评,这些尴尬瞬间成了脱口秀舞台上的镜子,照出了一个核心问题:真正的领笑员并不是凭借名气而是需要具备对喜剧的敬畏心。而像罗永浩和陈鲁豫这样的嘉宾,用他们的专业和真诚,才是脱口秀舞台上的真正力量。
未来,期待更多像罗永浩这样懂行的质检员,以及像陈鲁豫这样破圈的惊喜制造机登上舞台。毕竟,观众们真正想要的,不是流量明星的尴尬营业,而是一场可以笑到捶桌的心灵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