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州有个戏曲世家,1965年出生的陈百玲就是这里出来的。她爷爷是常香玉的义子,奶奶就是那位捐飞机的豫剧名家常香玉。从小爸妈怕她遭罪,想让她学医,她非要学戏,12岁偷偷考上了艺校。后来被奶奶收为弟子,赐名小香玉,谁承想这段师徒缘分后来断得挺彻底。
十八岁那会儿她演《花木兰》火了,戏票卖到五块钱一张。奶奶看她模样嗓子都像自己,就把传承重担压给她。可这姑娘年轻气盛,一开始不愿意接小香玉这个名儿,后来在领导劝说下才答应。跟着奶奶学戏可没少吃苦,一个眼神不对就得重练,她还半夜翻墙出去玩,气得老人又好笑又无奈。
1987年她不到二十五就当上省豫剧团团长,第二年上春晚拿奖,香港媒体还夸她是亚洲最佳女演员。这时候她认识了演戏的吴臣民,瞒着奶奶结婚了。家里人反对这事,她倔脾气上来了,带着丈夫跑到山西另立门户。结果婚姻没几年就黄了,主要是忙着搞艺术,对孩子啥的不在意,俩人经常吵架。
离婚后她办了个艺术学校,专门收穷孩子和孤儿。为了这事砸了几十万积蓄,这时候遇到电视台的王为念。这男人帮她搞到不少资源,俩人恋爱六年才结婚,后来搬到北京发展。可日子过得不顺心,两人打架抓伤对方都是常事,加上没孩子,2004年分开了。
jrhz.info就在同年,奶奶病逝。有意思的是奶奶葬礼上,她没站到最后就走了。一年后奶奶那边突然声明要收回她艺名和弟子身份,大家才明白原来早就闹掰了。原因出在艺术方向上,小香玉想创新排新戏,奶奶坚持老传统。特别是1997年后她不再演奶奶的经典剧目,《花木兰》都不演了,这事把老人气坏了。
奶奶还有个亲女儿常如玉,原本没想学戏,母女俩闹得厉害。后来看到新闻说豫剧快没人学了,这才回心转道想继承。但年龄大了,学起来也没小香玉那么顺。两代人都是倔脾气,最后闹到连名字都不能用,确实挺可惜。
分开后的几年对她打击很大,接连失去婚姻和艺名。但她没放弃,跑去奥地利金色大厅演了《花木兰》,还得了国际奖。现在四十多岁再婚,生了个儿子,生活总算稳定下来。这些年她参加综艺当评委,继续办学,拍戏出专辑,忙活很多事情。虽然不能直接用"小香玉"这名字了,但豫剧传承的事她还是坚持在做。
时间走到今天,她办的艺术学校培养出不少学生,带团队上春晚也是常有的事。从年轻时候的叛逆到现在的沉稳,这条路走得不容易。奶奶走了这么多年,她依然在用自己的方式把豫剧传下去,只是不再按老一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