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现在依然在片场忙得不可开交。
新剧才刚刚开机,现场人来人往,喧嚣不断。可他并没有坐在导演椅上,而是穿着一件旧棉袄,在人群中扮演一个村干部,和一群群众演员混在一起。很多人看了几眼都没认出来,直到有人小声道:“那不是孔笙导演吗?”
没错,就是那个曾执导《琅琊榜》、《山海情》、《大江大河》的男人。
他从来不上热搜,也很少参加综艺节目,领奖时更是寥寥无几。可是,他的剧却每一部都火爆得惊人,口碑与收视从未掉链子。一旦出手,直接就是一场全方位的成功。
而他带出来的演员们,几乎都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明星,王凯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记得2015年,在国剧盛典上,王凯领奖时,突然单膝跪地,对着台下深深一鞠躬,而那个他深深敬仰的人,正是孔笙。
从那时起,许多人才意识到,原来一个导演的影响力可以这么大。
这个捧红了王凯、靳东、胡歌、刘涛等一众演员的导演,为什么总是在剧中跑龙套?甚至连一个主角镜头都没能捞到?这背后,必定有一些不简单的原因。
孔笙不是星二代,也没有任何天时地利的助力。
他出生在山东,家境普通,父母都是工人。他年轻时根本没有什么电影梦,甚至也没想过要做导演。那时他做过建筑工地,搬过砖,也曾在工厂做一线工人。日子辛苦得像个低头做活的工蜂,晚上还要去上夜校,他选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也不过是为了提升文化水平。
之后,他在一家小杂志社当编辑,天天写材料,听起来很体面,但他很快就受不了这种单调的生活。他更喜欢外出,尤其是跟着记者去剧组采访。每次进了剧组,他就来了劲,观察镜头,拍照,心里那股痒痒的感觉直冒出来。
最终,他做出了一个决定——辞职去电视台,重新开始。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先学摄影。他从扛摄像机开始,逐渐成长为一名摄影师,甚至拍过像《孔繁森》这种主旋律大剧,慢慢在圈内有了点小名气。
直到1996年,终于迎来了他人生的第一次导演机会。
他的第一部电视剧《民警程广全》获得了奖项,并且拿下了山东省优秀导演奖。从那一刻起,圈内开始注意到这个踏实肯干的导演。
从那时起,孔笙的步伐越来越稳,虽没有背景,也不追求热度,但凭借一股执着的认真,他慢慢建立了自己的声誉。他拍的剧,不做作、不浮夸,也不迎合观众的情绪。但如果你看进去,就很难自拔。
《父母爱情》一播便热了十年,评分高达9.5,至今无一部能超越。
《琅琊榜》豆瓣评分9.4,超过50万人打分。
《山海情》原本以扶贫为题材,大家以为肯定沉闷无聊,结果一播便火爆,豆瓣评分9.4,迅速成了经典。
而这些经典作品的导演,却常常谦称自己是个“业余导演”。
大家都知道王凯,现在他是顶级流量,资源多到排不过来。但早年,他在《丑女无敌》中演了个配角,遭遇了极大的非议。
那时没人看好他,直到遇到孔笙。
孔笙在拍《北平无战事》时,给了王凯一个技术官员方孟敖的角色。这个角色台词密集,情绪复杂,演起来极其困难。为了让王凯演得更好,孔笙几乎天天陪着他对台词。特别是一场雪夜戏,导演硬是拍了二十多条,直到满意为止。
后来拍《琅琊榜》时,王凯再度爆红,才有人发现他不仅演技了得,气质也是一流。
靳东也因孔笙的扶持,迎来了自己的巅峰时刻。
在《温州一家人》里,靳东刚一开口说方言,观众几乎都被震惊了。孔笙一字一句地教他,台词逐字推敲,直到完美为止。接着,在《琅琊榜》里的蔺晨、《伪装者》里的明楼,靳东终于稳住了中年男演员的地位。
而孔笙,始终不争风头。在片场,他总是穿着旧夹克,头发随便一梳,低声细语地与演员沟通。演员没有过好一个镜头,他也从不发火,而是拍拍对方肩膀:“来,我们再来一次。”
他在《父母爱情》中客串照相馆老板;在《大江大河》里是报亭的小老板;在《山海情》里则扮演扶贫干部。每一部剧,他几乎都能找到他的身影,观众甚至为此剪辑了一集“抓孔笙”合集,足足播了半小时。
可他从不趁热搜,也几乎没有接受过几次正式的采访。他低调得不像如今的导演,仿佛故意与喧嚣的娱乐圈保持距离。
有些人认为他“抠门”,一部剧的片酬还不如三线流量明星;也有人说他“轴”,为了完美的场景,能在荒野里待上一个月;为了一个正宗的炭火,他非得亲自去找老木炭。
但正是这种“轴”,支撑起了如今国剧的门面。
孔笙几乎从不公开谈感情生活,大家也一直好奇他结婚了没有?有没有孩子?
其实,很多年过去了,大家只知道他有一个伴侣,也是同行。他们早早结了婚,过着低调的生活。
有些人说他“把命都献给了镜头”。
从《战长沙》的硝烟战场,到《北平无战事》的权谋斗争;从《父母爱情》的温馨老房子,到《山海情》的贫瘠土地——每一处,都是他用心血打造的。
拍《山海情》时,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村庄,孔笙干脆在西北搭了个“假村”,没有水、电,连一棵树都没有,所有演员都住在帐篷里。拍《大江大河》时,剧中雷东宝的军大衣,宋运辉的衬衫,全部依据老照片定做,老一辈人看到后都感慨:“这就是我们当年穿的。”
孔笙的电视剧,拍得像是一堂“历史课”。
他从不搞花哨的手段,也不为网红剧套路所动。他不拍浮夸剧,不邀请顶流演员炒作。反而,他更愿意给新人机会,用心去陪伴他们打磨角色。
拍《山海情》时,为了选出一个与男主小时候最像的小演员,孔笙跑了多个村庄,最终找到了那个脸型、眉眼、笑容全都相似的孩子。为了展现角色从小到大的变化,他甚至找了五个演员来扮演不同的年龄阶段,即便镜头只是十几秒。
他要求演员们不可以拿“手炉”假装取暖,也不允许村干部穿着新衣服演苦情戏,更不容许演员用“浮夸的台词”来表达情感。
镜头要真实,情感要真挚,只有这样,观众才能感同身受。
因此,《山海情》播出后,豆瓣评分迅速冲上9.4,许多人感慨:“扶贫剧居然还能这么拍?”
孔笙的剧,从来不依赖流量,但每一部作品都会让观众记住。他就像一个低调的工匠,带着工具箱,一步步把国产剧从泥潭中拉了出来。
如今,王凯已经红遍大江南北,靳东成为了中年男演员的代表,胡歌依旧是顶流明星。
而孔笙,依然穿着旧棉衣,在片场默默扮演着那个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