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之前,诚挚邀请您点击“关注”,这样不仅方便您参与讨论与分享,还能带给您更多独特的互动体验,感谢您的支持。
如果说历年来的春节联欢晚会中,有哪些桥段让人久久难忘,恐怕不少人会立刻想到1996年的“宫廷玉液酒”片段。毕竟,这句台词曾在2019年意外地协助国家破获间谍案件,留下了传奇色彩。
确实,《打工奇遇》是赵丽蓉极具代表性的经典作品之一,尤其是她与巩汉林的搭档,被许多观众看作不输赵本山和宋丹丹的黄金组合。
然而,2000年7月17日,赵丽蓉因病离世。尽管之后的春晚舞台上,巩汉林依然频频亮相,但自2010年起,这位春晚常客巩汉林似乎逐渐淡出了央视春晚的视线。
难道是他年纪大了,该退休了吗?其实事实远非如此。
原因其实与赵丽蓉生前说过的那十三个字,有着深刻的联系。
许多年轻人了解赵丽蓉,多半是通过她在春晚的小品作品,但在与巩汉林合作之前,赵丽蓉早已是全国知名的评剧演员,声名远播。
1988年,赵丽蓉首次登上春晚舞台,与游本昌合作的小品《急诊》获得了观众和评论界的广泛好评,这次亮相犹如为她打开了通往更大舞台的一扇门。
1989年春晚,赵丽蓉在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中饰演一位母亲,她那带着唐山口音的普通话,一开口便让观众忍俊不禁。特别是那句“司马缸砸光”,从老人到孩子,几乎家喻户晓,成为全民喜爱的经典台词。
正是因为赵丽蓉独有的幽默气质,她很快成为众多小品演员眼中最抢手的搭档人选。
1991年,央视为赵丽蓉量身定制了一个小品剧本《母亲的心》。有母必有子,按理说在小品圈里找个有一定名气的男演员来饰演儿子并不困难。
但实际最大难题却出在赵丽蓉这边。
她的表演风格独特,那带着浓郁唐山口音的普通话需要搭档同样擅长这方言,并且年龄上也得能演其儿子。这个条件,非一般演员能轻松满足。
jrhz.info央视几乎动用了所有资源,依旧未能在小品界找到合适的搭档。就在这时,巩汉林的名字第一次传入赵丽蓉耳中。
巩汉林来自沈阳,曾与赵本山合作过一个作品,饰演卖十三香的唐山人,学过一些唐山话,发音颇为标准。虽然巩汉林出身相声界,但1990年他首次登上春晚舞台时表演的就是小品,算是积累了一定的小品经验。
于是,央视很快联系上了巩汉林。
初见赵丽蓉时,已经34岁的巩汉林难免紧张,手心冒汗。赵丽蓉一开口就说:“你是儿子吧?”这句简单的话瞬间打消了巩汉林心头的顾虑。
巩汉林微笑点头,赵丽蓉又笑着说:“那好,从现在开始,你就叫我妈吧!”
就这样,两人慢慢熟络,开始了他们的首次合作。
彼时巩汉林刚刚从相声转型小品,经验尚浅,《母亲的心》排练中屡屡碰壁。
推荐巩汉林的人一度担心,趁他不在偷偷找赵丽蓉商量,要不要换人。
谁知赵丽蓉坚决拒绝了这个提议。
巩汉林后来从其他制作人那里听说这事,也正是因为这份坚持,他对赵丽蓉的敬重更深了——如果当时她答应换人,恐怕就没有后来的连年春晚之路了。
经过反复磨合,作品最终得到了赵丽蓉的认可,1991年除夕夜成功播出。
回头看,《母亲的心》在表演上还显得青涩,节奏也不算流畅(比起赵丽蓉后来的作品,自然差了不少),但依然深深印刻在观众心中。
毕竟有赵丽蓉在,笑点自然密集。这次合作也让她看到了巩汉林身上的韧劲。
因此,1992年央视再次邀请赵丽蓉时,她坚决要求带上巩汉林。那年她带来的作品就是后来的经典《妈妈的今天》,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个节目差点没有登上春晚舞台。
因为最初,赵丽蓉并不想演这出戏。保姆念剧本时,她坦言:“这剧本没啥亮点,演起来挺费劲。”
但节目组软磨硬泡,她最终还是硬着头皮答应了。
然而,巩汉林对这部作品的态度却截然不同。经过一年多的历练,他对舞台已无拘束,见到赵丽蓉便自信地喊了句“妈”。
排练时,巩汉林注意到一向乐呵呵的赵丽蓉眉头紧锁,便轻声问:“妈,怎么了?”
赵丽蓉沉默片刻,说出想法:“我想废了这部作品。”
她坦言这几天演越觉得怪,没包袱没情节,就算演员愿意演,观众真的会买账吗?
巩汉林听后哑口无言。
难道将近一个月排练的小品就这样放弃?两人其实都舍不得。
眼看春晚临近,临时换剧已无可能,赵丽蓉便召集所有相关人员,从演员到创作者,集思广益想包袱。
让赵丽蓉惊喜的是,巩汉林竟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灵感,也成就了春晚舞台上最经典的一幕。
赵丽蓉一声令下,巩汉林回去抱着胳膊,日夜苦思妙计。
某天他在户外看到邻家老太太跳探戈,音乐响起,她们小步有节奏地跺着脚,情景十分生动有趣。巩汉林灵光一闪。
他立刻找赵丽蓉商量,把跳探戈动作融入小品。
于是,《妈妈的今天》中,赵丽蓉那句传世台词诞生了:
“探戈就是趟呀趟着走。”
配合她那滑稽的动作,一下子戳中观众笑点。那年代,恐怕没人没跟着这顺口溜跳过几步。
《妈妈的今天》大获成功,也让赵丽蓉和巩汉林这对“母子”组合成为春晚常青树。
从1995年的《如此包装》,到1996年的《打工奇遇》,再到1998年的《功夫令》,这些作品不仅让观众开怀大笑,甚至感动落泪。若春晚缺了他们,观众一定会感到遗憾。
然而,意外就在这时降临。
2000年7月17日,巩汉林接到赵丽蓉儿子盛大鸣的电话,传来噩耗:72岁的赵丽蓉离世了。
其实,早在得知赵丽蓉被确诊肺癌晚期时,巩汉林就已预感到这一天的到来。但真正听闻死讯时,这个瘦弱男人还是禁不住泪流满面。
他记得1999年春晚前十多天,赵丽蓉忽然说胸口闷,紧接着不停咳嗽,最严重时还咳出血。
几人连忙送医,确诊为肺癌晚期。但包括巩汉林在内,无人敢告诉她真相。
因为大家清楚赵丽蓉的敬业精神,她绝不会因自己病情影响节目。
于是,在几个儿子的商议下,决定暂时瞒着她。
回家后,除了只有赵丽蓉自己能感受到的无尽疲惫,她依旧以饱满热情迎接春晚。
大年三十晚上,赵丽蓉与巩汉林携手登台,《老将出马》精彩收官。灯光映照下,她苍白的脸庞无从被台下观众察觉。她那句点头“yes”,摇头“no”,再次成为街头巷尾传唱的金句。
不久,赵丽蓉终究得知自己患了肺癌。
她愣了几秒,似乎平静接受了现实。
“还能治吗?”
儿子安慰说只要配合医生就有希望。
但看着儿子通红的眼眶,她心里早已明白真相。
叹了口气,整理行李,赵丽蓉住进医院。肺癌晚期的治疗不过是延缓生命,她忍受着呕吐与疼痛,外表虽强壮,身体却迅速消瘦。
当止痛药失效时,众人都知道,噩耗难免。
那段时间,巩汉林一有空就去医院探望赵丽蓉。可她离世那天,他正好有场演出。等赶回,只见布置妥当的灵堂。
“妈临走前,让我们所有人都来了,还特意给你留了一句话。”
赵丽蓉儿子对巩汉林说:
“她说:‘做艺一定要讲究,千万不能将就。’”
这句话,深深影响了巩汉林的人生轨迹。
千禧年赵丽蓉去世后,巩汉林仍是春晚的常客。但观众看到他身边缺少了那个熟悉的搭档,总有种淡淡的失落感。
虽然巩汉林后来创作的作品依然精彩,但他明白,巅峰已经留在了那个时代。
“做艺一定要讲究,千万不能将就。”这句话成为他坚守的准则。
于是2010年后,巩汉林不再登上央视春晚舞台,却频繁出现在辽宁卫视的春晚上。
被问及原因时,他坦言:“这是干妈当年说的。”
每逢赵丽蓉参与的小品,都会毫无悬念地斩获“观众最喜爱的年度小品”奖。这样的成绩背后,是她几十年如一日的严苛自律和对观众的尊重。
巩汉林继承了她的这份坚持。
他消失在春晚舞台长达11年,直到2025年,或许是终于拿到了合适的剧本,才重返央视春晚的舞台,与观众再度相见。
可见,虽然赵丽蓉已离开人世,但她对巩汉林的影响却是永恒的。她那句“做艺一定要讲究,千万不能将就”的遗言,对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宝贵的人生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