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编辑来科点谱
?——·前言·——?
霍启刚近期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身份——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文化研究院院长。这一职位非同小可,近日他与妻子郭晶晶一同参观山东舰时,士兵们亲切地称郭晶晶为“嫂子”,这称呼背后展现出他们对霍启刚的真诚敬重,将他视为兄长般的人物。
霍启刚近几年仕途顺畅,目前身兼多达18个头衔,和郭晶晶这对夫妇在普通民众中拥有极高的认可度和亲和力。此次升职后,不少人猜测他未来或许有机会角逐下一届特首,这不禁让人好奇,背后到底是谁在为他铺路?
香港的豪门富二代不计其数,但霍启刚这个名字脱颖而出,不因豪车、派对或上流社交,而是因他一句“接地气”的提议:政府应介入管控月加班超过36小时的现象。此话一出,网络热议不断,许多网友调侃这位富三代反而比普通打工人更懂打工人的辛苦。
然而,霍启刚的言论绝非一时兴起,他实地走访基层工会和行业协会,认真倾听工人们的诉求。有人忙到无法照顾孩子,有企业为抢订单逼迫员工加班至深夜,有的地方政府为招商不惜砸补贴,形成了一种“内卷”制度。
他观察到,香港的内卷问题根源深植职场之外,从小孩才艺培训、成绩竞争开始,家长不惜投入巨资,学生压力巨大。企业间非但不合作,反而通过压价厮杀,市场竞争激烈。地方政府拼政绩拉投资,导致全社会如上了发条,疲惫不堪。对此,霍启刚提出政府考核指标应不仅盯GDP,还需关注社会健康水平,企业应联合开拓海外市场,同时强化劳动保障,避免加班成常态,把合理休息视为懒惰的现象必须改变。
他的观点听起来理想主义,但实则贴近现实。作为身份特殊的公众人物,他深知言语的分量。与其奢华挥霍,不如实实在在做些让基层感受到的改变。他并非装作平民,而是用通俗语言将基层困难带入议会。
霍启刚能在香港政坛立足,根基在于霍家这块坚实的“底板”。但霍家绝非普通靠炒楼发财的土豪家族,其真正底气源于几十年来与国家建立的深厚关系。其祖父霍英东在内地物资短缺时期,不惧风险率船队向大陆运货,并斥巨资参与改革开放早期投资,使霍家与内地关系紧密,赋予家族强大的“红色背景”,不仅有钱更有牌面和靠山。
不过,霍启刚并未靠家族背景安于现状。牛津大学毕业后,他没有直接回家接管家族企业,而是自主创业。虽小有成就,但祖父病重时他毅然关停公司,回家守护家族,展现出野心与责任并存的品质。
更为特别的是,他没有投入房地产这条富二代传统道路,而是从青年组织开始,逐步迈向政治舞台。他创办“香港菁英会”,聚集一批年轻海归,拓展人脉、打基础,从政协委员到人大代表,步步为营,表现出稳健而有规划的政治路径。
这条路精心设计,他不依赖霍家的光环,而是通过自身努力打响名号,同时巧妙融合家族资源与个人路线。他既非“全靠爸”的无能者,也非单纯的孝子,而是懂得“如何用好家底、何时独立”的家族传承者。
能够稳住霍家的金字招牌,既不守旧又具中西结合的理念,这种传统与现代兼顾的做法,在香港实属罕见。他明白赢得尊重不仅靠姓“霍”,更需展现真才实干。
提及霍启刚,不能不提他的妻子郭晶晶。外界眼中她是典型“嫁入豪门”的女强人,实则在霍家并非单纯的媳妇。婚初,媒体频频问她:“嫁得好了吗?”她霸气回应:“他是豪门,我是世界冠军,谁高谁低不好说。”这话既真实又强势,粉碎了外界对她地位低下的误解。
郭晶晶靠自己一步步打拼,15岁首次奥运无奖无名,2000年几乎空手而归,但她咬牙坚持,最终成为跳水界一姐。退役后,她并未淡出,而是成为裁判、加入奥委会,继续在体育界发声。她与霍启刚的爱情非偶像剧中的“富豪追平民”,而是他作为粉丝,在赛场默默支持,退役后才表白求婚。
这段感情始终旗鼓相当,互相尊重,结婚后郭晶晶未立刻转变为典型豪门太太。她穿几十块的T恤、用便宜发圈,逛街去平价超市,带孩子素颜出门,毫不掩饰自然一面。她的亲和力为霍家带来烟火气,冲淡了过去“政治豪门”的高高在上。
霍家亦高度认可她,早早让她参与家族事务,可见其地位非凡。而她最大的价值是成为霍启刚最坚实的“底牌”。霍启刚懂得布局、善于表达,形象积极,但让公众认可他、信任他,是因为郭晶晶在旁边的沉稳气质与冠军经历,让他的政治身份更具可信度。
这对夫妻,一方铺通上层路线,一方稳固民间口碑,表面看似各自为政,实则是相辅相成的“政治合伙人”,他们携手并进,共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