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内戏剧市场,一匹不可忽视的黑马正以惊人之势席卷全国——《我的大观园》。自年初首演以来,杭州、上海、重庆等地的每一站演出,门票均如“秒杀”现场般瞬间售罄,全国巡演票房突破5822万元,成为传统越剧焕发青春活力的标志。95后、00后年轻观众甚至通宵排队抢票,这样的热度在传统戏曲史上极为罕见。
这场现象级的热潮背后,陈丽君无疑是核心担当。她饰演的贾宝玉,以清俊俊逸的形象、灵动的眼神以及精准拿捏的舞台表演,成功塑造出那个既柔情似水又叛逆张扬的少年形象。她将古典文学中的宝玉魂演绎得焕发现代青春的火花,吸引了大量年轻人首次走进剧场,感叹“原来越剧也能燃起青春之焰”。
然而,正当《我的大观园》红极一时时,陈丽君却因在央视节目中一句“贾宝玉是长子长孙”的口误,遭遇红学圈激烈“群攻”。南京大学红楼梦学会会长苗怀明公开点名纠错,认为“宝玉并非长子长孙,这样的基本错误不应出现在主演口中”。此言一出,红学专家、文学迷与网友们纷纷质疑她对角色理解不足、对经典不敬,甚至质问她是否配得上这个角色和那份收入。
面对风暴,陈丽君第一时间流泪道歉,坦言“生活和舞台上难免说错话”,并承诺今后更严谨。然而网络舆论并未平息,反而分裂为两派:支持者认为“人无完人”,反对者则强调“越红越需自律”,甚至批评苗教授的极端粉丝对其进行网暴。争议虽大,却难掩她的专业实力和人气基础。
陈丽君的艺术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她1992年出生于浙江嵊州的茶农家庭,自幼耳濡目染越剧,13岁开始拜师学艺。原本定位为花旦,因身高优势被临时转为女小生,重新从零学习唱腔、身段和步法。苦练多年,才造就了如今台上自信满满、举止从容的她。2013年进入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起初跑龙套,苦心积累演出经验。2019年主演《何文秀》初露锋芒,2023年在《新龙门客栈》中“贾廷”一角短视频爆红,俊美的外形和灵动的演技为她赢得“越剧小生新星”美誉。
在流量与荣誉的光环下,争议始终相伴。有批评她“营销成瘾”,炒作“卖惨人设”,曾因一段关于“养不活父母”的访谈被网友误解为博同情,但细细考量,她表达的是对无法陪伴父母的内疚,而非经济困境。事实上,陈丽君身处体制内,没有资本背景,也无经纪团队,粉丝管理松散,根本不存在“营销控”之说。她的“小生”形象刚柔并济,既不做作亦不媚俗,凭借多年舞台磨炼出的“戏骨气质”赢得圈内外一致认可。
《我的大观园》本身也是一次大胆创新的艺术尝试。作品借贾宝玉视角,融合传统越剧美学与现代舞台技术,利用台阶式舞台设计、民族交响乐及国潮音乐跨界混搭,展现出中式美学的顶峰。陈丽君所诠释的“温柔又反叛”的贾宝玉,感动了无数戏迷和新观众,许多年轻人因此首次接触越剧,进而爱上红学和传统文化。有人评价:“让越剧火出圈,正是她带来的国风现象级爆点。”
流量带来了名声与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和隐忧。频繁的巡演、综艺、代言和晚会让她日程满档,沉淀时间减少。对此,她在采访中坦言:“越是忙碌,越要心怀敬畏,时间会证明一切。”恩师茅威涛也多次提醒她:“君君,想清楚你想做什么,敢于坚持,老师永远支持你。”这份坚定的信念,成为她面对纷争的底气所在。
归根结底,外界的质疑和讨论绕不开那个终极问题:“她配吗?”坦白说,陈丽君并非完美无瑕,她会犯错,也经历过低谷。但她更像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跌倒了再爬起,用汗水和成长回应质疑,以行动向支持者和质疑者交出诚意答卷。当年有人说她“演得不像宝玉”,而如今,她用青春和敬畏推动越剧走向时代前沿。流量成就她,也赋予她更高的责任和挑战。
她坦然道:“我不是为了取悦所有人,我只想让越剧被更多人看到。”这不仅是她的选择,也是所有文化传承者的共同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