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看了《喜剧之王单口季》第二季的第一期(4)。在此之前,我曾观看过《喜单2》第一期(2)和第三期(3),当时我感到颇为震撼,认为《喜单2》比《脱友2》稍强一些。不得不承认,当时的评价有些过早。
问题的根源在于,《喜单2》第一期(4)相较于前两期,质量较差,观看时差点让我昏昏欲睡。借此机会,我想提及一个之前未曾吐槽的点——《喜单2》的剪辑确实很糟糕,节目的时长过长,内容的安排也不够合理,这直接影响了观众的观看体验。
本期节目的亮点大致有三个。首先,Norah再次回归线上单口喜剧舞台。五年前,她曾参与过一档线上脱口秀节目,李诞当时给了她一个评价:“给人太大压迫感”。因此,Norah在当时引起了不少争议,也未能在节目中走得太远。然而这一次回归,我个人觉得,她反而不像以前那样带有压迫感,倒是展现了一些不自信的表现。
第二个亮点是杨蒙恩的回归。这次他没有选择《脱友2》,而是参加了《喜单2》。第三个亮点是璎宁的吐槽,她对童年动画片《大头儿子小头爸爸》进行了批评,指出了其中“围裙妈妈”的“软性剥削”问题。虽然她看似批判的是动画片,但显然她针对的更是现实生活中的男性观众,大家不妨自己去对号入座。
接下来,让我们简单谈谈这一期《喜剧之王单口季》第二季的几个段子。
首先是月明的表演。其实,她的段子相当有意思。与大多数“骂男友”的单口喜剧演员不同,她选择的是“夸男友”。她的段子通过反差来打造笑点,男友像女友,女友像男友。她强调,女性需要打破刻板印象,男性同样也要打破刻板印象。这种独特的视角非常新颖,令人耳目一新。
接下来说说陈述的表演。他的风格非常松弛,段子显得非常随意。陈述吐槽了一些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的表现,比如把悲伤情绪全平台发布,认为看了短视频的电影解说就等同于看过电影等。这个切入点很不错,反映了现代社会的一些荒谬现象,不过他并没有深入挖掘这个话题,留给观众的思考空间较少。
至于小佳的表演,让人有些意外。原本以为他会继续突破自我,但这期节目中,他似乎回到了旧有的套路,仍然以“自嘲”为主。虽然保持了一定的水准,但没有给人太大的惊喜。小佳去年的表现进步明显,跳出了“自嘲”的圈子,讲了更多元化的话题。如今他转到其他平台,我还是希望能看到他在《喜单2》上继续突破自我,而不仅仅是依靠“自身缺陷”来吸引观众。
Norah的表演则让我有些感慨。李诞曾经评价她“给人压迫感”,而在这一期的线上表演中,我感觉她确实少了些自信,表现得有些低调。与其说她有压迫感,倒不如说她呈现出一种“打工人”的感觉,像是需要在领导面前表演才艺一样。这让我有些疑惑,李诞的评价是否真有那么准确。毕竟,如果为了迎合他人的喜好而改变自己,难道不是自我牺牲吗?我还是希望她能够保持自我,不必为了取悦他人而迷失自己。
夏夏的表演则有些让人失望。她看起来非常紧张,情绪显得有些焦虑,状态不佳。虽然她可能在线下表演时表现得不错,但这期节目中,她的段子显得有些单薄,切入点也比较狭窄。她讲述结婚后改口叫男友母亲为“妈妈”的困扰,这个话题过于矫情,给人一种“想说不敢说”的感觉,缺乏足够的共鸣。
与夏夏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杨蒙恩的表现,他简直是火力全开。杨蒙恩的段子充满了犀利的吐槽,每个段落都经过精心设计,围绕着观众的“爽点”进行展开。无论是自我嘲讽,还是行业吐槽,他都能够充分调动观众的情绪,带动全场气氛。
璎宁的表演同样让人印象深刻。从她的段子内容来看,她的表演技巧非常成熟。她通过一系列的递进,最终引出了对“围裙妈妈”剥削的吐槽。她从留学生活谈起,逐渐转到妈妈在家庭中的辛劳,最后提出“围裙妈妈”的问题。虽然技巧上非常娴熟,但我对于最后的结尾有些保留。毕竟,这样的解读是否存在偏见和断章取义呢?再者,《大头儿子小头爸爸》这类作品的原始情境和语境如何,我们是否能以一种公正的态度去解读?
总体而言,《喜剧之王单口季》第二季的第一期(4)有一些亮点,但也不乏不足。尤其是在性别话题和社会现象的解读上,可能需要更多的思考和讨论。对于性别话题的过度渲染,我感到有些审美疲劳,毕竟,这种话题的过度重复也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
以上就是我对这期节目的感受和一些个人看法,纯属闲聊,不必太过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