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马,蹄朝西……这句熟悉的歌谣伴随了我们几十年,每逢寒暑假,无数电视台便会重播那部经典的86版《西游记》。这部电视剧不仅唤起了无数观众的童年回忆,也让那段神话故事历久弥新,深入人心。
《西游记》这部刻画中国经典神话故事的名著,随着电视剧的热播,其影响力迅速扩展,名声远播海内外,赢得了广大华人圈的喜爱,甚至好莱坞也曾将其作为题材拍摄过相关电影。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深入人心。
慈悲为怀的唐僧,性格刚烈又桀骜不驯的孙悟空,贪吃懒惰却心地善良的猪八戒,任劳任怨、忠厚老实的沙僧,四人在漫漫取经路上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都修成正果,圆满完成了取经大业。
然而,与这四人同样频繁出现,却鲜少有人真正关注的,是唐僧身旁那匹默默无闻的白马——曾是西海龙王的三太子,也就是小白龙。
取经队伍最终抵达灵山,唐僧被封为旃檀功德佛,身现光辉;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身穿金甲,佛性深厚;猪八戒被封为净坛使者,依旧保留人身猪头的模样,唧唧咋咋;沙僧封为金身罗汉,褪去了当初的凶猛模样,显得更加憨厚。四人虽未有身体改变,但皆被佛光照耀,接受了如来佛祖的恩赐。
唯独小白龙,受封为八部天龙广利菩萨,之后一跃跃入灵山后崖的化龙池中,脱胎换骨,化作一条金龙,最终盘旋于灵山山门的华表柱上,成为护法菩萨,守护灵山圣地。
为何小白龙封赏后没有回归龙宫,而是选择通过化龙池重塑龙身,最终留驻灵山?若他不这样做,又会发生什么呢?
熟悉原著或电视剧的人都知道,小白龙原本是西海龙王的第三个儿子。四海龙王均是权势显赫、财富丰厚的存在。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来自东海龙王,紫金冠、黄金甲、步云履等宝物则是其他三海龙王联手赠与。能令孙悟空满意的装备,自然品质不凡。
四海龙王掌管着云雨调度、消灾降福的权能,背靠天庭,每年不断接受祭祀,地位极高。曾经的小白龙同样是富贵显赫,拥有无数仆从。然而,因一丝过失,竟沦为他人坐骑,心中想必难免愤懑不平。
那么,小白龙究竟因何过失被迫化身白马,成为取经团队的坐骑呢?
小白龙原本无甚志向,整日在龙宫游手好闲。后来,父亲西海龙王敖闰安排他与乱石山碧波潭万圣龙王之女成亲,进行联姻。小白龙对这桩婚事无异议,毕竟对方是传说中的绝世美人——万圣公主,他觉得并无亏欠。
岂料万圣公主早与九头虫私通。虽然九头虫名字中带“虫”,但身份不凡,是飞禽界凤凰的后裔。两人对小白龙不屑一顾,竟在小白龙与万圣公主新婚之夜,在新房中亲昵。恰巧这一幕被前来找妻子的小白龙撞见,怒火中烧,他情急之下烧毁了玉帝赐予父亲的明珠。
明珠被毁后,实力不及东海龙王的敖闰为逃避责任,竟上天庭告发小白龙忤逆,控诉他罪行。玉帝听闻后大怒,判处小白龙被吊空中鞭打三百下,押往剐龙台处死。
关键时刻,观音菩萨出面为小白龙求情。因考虑取经路途遥远,普通凡马难以承受,且受佛教尊重,玉帝最终释放了小白龙。双方商议,将他发配鹰愁涧,观音吩咐待取经队经过时,小白龙便能脱身。
后来唐僧与孙悟空路过鹰愁涧时,小白龙化身飞出水面,吓走唐僧原先的白马,自己成了唐僧的新坐骑。无法下水的孙悟空忧心小白龙,向当地土地神求助,最终请来观音菩萨。观音召唤小白龙,指明唐僧为他今后的师父,随即将小白龙化为白马,供唐僧取经使用。
于是,这位昔日龙宫三太子沦为取经队伍的白马,历经坎坷,变得沉默寡言,不再张扬。即便在宝象国一难中出场,小白龙也表现出成熟稳重的一面。
宝象国之难因孙悟空被唐僧驱逐,唐僧失去得力助手,面对妖怪显得力不从心。沙僧虽勇敢但实力有限,被奎木狼击败;猪八戒虽有实力但胆怯逃跑,留下唐僧被奎木狼变成老虎。
此难中,表现最为出色的是小白龙。平日沉默少言的他,在夜幕掩护下化身龙形,飞至奎木狼宫殿,变幻为宫女,试图灌醉敌人并伺机杀敌。奈何奎木狼乃二十八星宿下凡,实力强劲,虽半醉仍能抵挡小白龙攻击。最终小白龙力有不逮,腿部受伤,借水遁逃脱。
猪八戒见小白龙也受伤,叫嚷着要散伙不再取经。小白龙苦口婆心劝说,促猪八戒前往花果山请回孙悟空,方才顺利度过难关。
四人西行取得真经后,唐僧和孙悟空被封为佛,荣登佛位;小白龙获封八部天龙广利菩萨,猪八戒和沙僧则被封为罗汉和使者。猪八戒对此不满,曾向佛祖抱怨良久。
从封号来看,如来佛祖对唐僧和孙悟空尤为偏爱,赐予佛位;小白龙、猪八戒、沙僧则根据各自表现和能力获得相应赏赐。猪八戒一路懒散,常喊散伙,打斗也多敷衍,若非实力尚可,恐难获使者之位。
沙僧原为卷帘大将,实则皇帝身边的侍从,虽有美名,但职责主要是照料内务。战斗中多为败绩,但他勤恳任劳任怨,负责后勤挑担,金身罗汉是他最高的封号。
小白龙作为八部众中的天龙之一,掌管佛教龙族,虽职位不算显赫,但权力不小。经历风雨磨砺,虽未获如来特别赞誉,但封号显示佛祖对他相当满意。十余年为唐僧马匹,算是功德圆满。
封为菩萨后,小白龙拜谢佛恩,跟随如来安排的揭谛走向灵山后崖化龙池,一跃而入。池中,他全身颤抖,脱去马皮和毛发,逐渐显现出龙形。龙头龙角显现,金色鳞片逐步覆盖全身,银须生长,紫气环绕,四爪下祥云缭绕,飞身出水,华丽蜕变。
为何小白龙要进化龙池恢复龙身?毕竟他本就是龙子,白马身形仅因观音点化而成。完全可以由观音直接还原。
实际上,这象征着佛教中脱胎换骨的意涵,也是对小白龙的恩赐。观音曾为约束他摘下脖子上的龙珠,失去龙珠后实力大减,且无法随意变形。摘下的龙珠与原珠截然不同,失去灵力的限制只能靠进化池重获新生。
复原龙形后,小白龙恢复龙族身份,但并未返回西海龙宫,而是盘绕灵山山门华表柱上。山门华表非凡,象征灵山佛教的威严肃穆,是所有来灵山修行者和神仙必经之地。能成为守门龙,足见其地位非同一般。
若不进入化龙池,他原身终将从龙变马。虽封赏后实力增强,能靠变身维持龙形,但终被神仙识破,讥讽为“西海龙王三太子是匹马”,对骄傲的小白龙是极大讽刺。
此外,小白龙之所以沦为唐僧坐骑,与其身世与遭遇密切相关。新婚夜被绿帽,父亲敖闰不但未援助,反而告发他,令其处境凄惨。他若不跳进化龙池,继续作为马在龙宫中,只会遭兄弟嫌弃,处境尴尬。
因此,无论因何,小白龙选择跳进化龙池接受佛教洗礼,重塑龙身,是明智之举。佛教作为西方大教,实力强大,宝物丰富。化龙池不仅能助其脱去马身,更能提升龙的等级,何乐而不为。
如今盘旋在灵山华表柱上的他,远离龙宫纷争,安稳修行,实力不断增长。此境正与他八部天龙广利菩萨的封号相称,成了如来安排的护法神龙,守护灵山。
小白龙算是心愿得偿,经历取经路上的劳累和磨难,最终获得佛教的认可和庇护。虽然他只是默默无闻的马,身份尴尬,唐僧从未赐名或法号,书中登场时也常被忽略,但他为取经团队默默付出多年,功不可没。
唐僧介绍徒弟时总称大徒弟、二徒弟、三徒弟,却从未提及小白龙,只见他垂首在后,默默守护。经历人情冷暖后,能在灵山安心修行,重新化龙,有个安稳之所,恐怕已是他人生中最好的归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