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特别的时刻,7月10日晚9点,杨少华的“送路仪式”正式拉开帷幕。这场仪式在天津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讲究的是“送路”——将情感、规矩与古老传统融入其中。看似简单,却在业内人士眼中丰富而深意,足以体现出对这位老爷子的敬意。毕竟,他这一辈子经历了无数欢声笑语,理应以这样的方式走完最后一程。
灵堂内,七位僧人手握佛珠,齐声诵念经文,镜头中流露出一种沉静又厚重的氛围。在众人中,曾在《燕子李三》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张立也未缺席,他手中响亮的两个铜铃在空中清脆地摇响,仿佛在为老爷子引路,告诉他,是时候出发了,另一边有亲人静候。同时,这种“大铃打道”的场景常见于老天津的白事中,更加渲染了离别的情感。
对于许多年轻人而言,这些仪式显得有些“繁复”,但是对那些经历过的人来说,这正是“完整”的象征。不少人始料未及的是,曾与杨家断绝来往20余年的义子杨进明也出现在现场。记得当年,他是杨老人亲自带大的,但因种种外部矛盾,逐渐“沉淀”在了岁月中。这一次,这位义子不仅到场,还坐在了杨议与杨威之间。三人神情凝重,抽烟消遣,却透出一种和解的气息,似乎这是为了送别而放下过去,真诚的告别往昔。
除了家人和圈中老友,这场仪式上还悄然聚集了不少昔日的演员,尤其是《杨光的快乐生活》的剧组。当熟悉的面孔出现时,无数网友为之感动。其中,演员李立君在剧中饰演“夏丽”,与杨少华合作了多年。她一见灵堂,泪如泉涌,跪下痛哭,难以再吐出一句完整的话。虽说不是亲生,却胜似亲人,此刻她完全将杨老爷子视作自家的一份子。
而最引人注目的,则是杨议。在仪式快结束的时候,他突然走到鼓前,亲自敲了起来,而好友韩兆在一旁随之敲响锣鼓,二人一唱一和,气氛似乎有些出人意表。这一幕让现场的许多观众产生了分歧的看法:有人认为这是杨议的一种告别方式,表达情感的形式各异;也有些人觉得此情此景却似热场子的气氛,失去了送父亲的庄重气氛。更有甚至,现场有人开始拍摄,画面一度显得有些“出戏”。情感需要宣泄,但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场合下,如何把握恰当的方式就成了见仁见智的问题。
随后,舞台上又出现了一个小插曲,或许是因情绪过于激烈,杨议被五个人抬离现场,那一刻他显得悲痛到无法行走。无论如何,年纪也不小的他,更需控制情绪,尤其在如此重要的时刻。而值得庆幸的是,在送路仪式的后续中,杨议的身影再次出现,表明他身体状况尚可。
杨少华的一生充满了欢笑与苦涩,虽然成名之路走得不算早,但收获却是丰硕。这一去虽然显得突然,却并不孤单。旧友、徒弟、观众,还有戏中的老戏骨们都在铜铃声中送他离开。剧中的“儿媳”泪流满面,剧外的义子也趁机放下陈年往事,只为送他走完这段旅程。在这里,有仪式、有泪水、有争议,亦有真挚的情感。
自1994年走来,经历的辛苦无人能体会,然而留给世人的美好,足以让许多人铭记于心。这,就是一个人真正的“排场”。愿杨老先生一路走好,前路清净,后事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