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了整整20年,陈佩斯终于带着新作《戏台》重回大银幕。他坦言,71岁正是闯荡的好年纪。这部由他执导并主演的电影,改编自他从2016年开始巡演、累计超过300场的高分荒诞喜剧话剧《戏台》,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在强权压迫下坚持初心的故事,堪称他的半自传作品。
电影在成都路演刚刚结束,点映时影院笑声不断,结束后观众们纷纷起立鼓掌,陈佩斯再次用实力让大家刮目相看。拍摄过程中,他亲力亲为,既把控剧本细节,又严谨调度演员走位和镜头画面,连危险动作都拒绝替身上阵。为一句台词反复推敲几十遍,为不到一秒的表情拍摄了27条,精益求精的态度令人敬佩。
《戏台》的演员阵容星光熠熠:黄渤随时待命,姜武一个电话便答应出演,尹正毫无条件,只要告诉时间就行,杨皓宇为了这个项目推掉了其他片子,余少群早已将剧本背得滚瓜烂熟。陈佩斯说:“精神压力特别大,幸好我身边是一群等待多时的精英。”
回顾陈佩斯的艺术人生,他出身演艺世家,父亲是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陈强。15岁那年,父亲在文革中被打成“黑帮”,一家人随他“上山下乡”到内蒙古,这段经历让陈佩斯从小便对艺术怀有执着的信仰。1973年,他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1979年主演首部电影《瞧这一家子》,凭借《夕照街》中的“二子”一角获第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之后,他与父亲合作多部喜剧电影,包括《天生我材必有用》系列,塑造了许多经典形象。
在春晚的舞台上,陈佩斯与朱时茂组成黄金搭档,从1984年开始多年登台演出,作品如《吃面条》《警察与小偷》《主角与配角》《王爷与邮差》等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尤其是《吃面条》,凭借独特滑稽的表演风格和创新的喜剧形式,赢得了全国观众的喜爱,两人也由此一夜爆红,掀起春晚小品的黄金时代。
他们的小品不仅带来欢笑,还巧妙地讽刺了社会现象和不良风气。陈佩斯通过精准的肢体语言和独特的表演,塑造了一正一邪的角色对立,制造了无数笑料。他从不使用方言,不嘲笑残疾人,女性角色也极少出现,用小人物的尴尬与挣扎映射社会百态,诙谐中透露深刻的悲悯。
然而,1999年央视未经许可擅自发行他们的小品光盘,侵犯著作权,引发法律诉讼,法院最终判决央视赔偿并道歉。陈佩斯和朱时茂选择退出春晚,尽管外界误以为是“被封杀”,但陈佩斯澄清那是他主动的决定。版权纠纷让他的春晚之路戛然而止,他随即转向话剧领域,2001年主演《托儿》,并陆续创作出演《阳台》《阿斗》《戏台》《惊梦》等作品,还创办了“大道喜剧谷”。
多年来,陈佩斯凭借作品赢得无数荣誉,虽然未获得国内最高奖项,但他在观众心中早已是喜剧之王。他的作品陪伴了几代人成长,成为难以忘怀的文化记忆。许多观众期待再次在大银幕上看到他的风采。
生活中,陈佩斯的妻子王艳玲一直默默支持他,尤其在他事业低谷时不离不弃,如今一家人幸福美满。陈佩斯始终坚守艺术家的尊严,敢于放弃名利,只为争一口气,多年来以作品回应观众,用真诚赢得敬重,是值得尊敬的老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