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拨鼠之日》被认为是影史上最具创意的奇幻喜剧之一。这部电影不但凭借其极具魅力的演员表现、温暖的小镇氛围、独特的时间循环概念,以及几乎完美的剧本收获了观众的喜爱,但它也并非没有瑕疵。就像所有与时间旅行、时间循环等相关的电影一样,这部电影在某些细节上有不少漏洞,而这些漏洞在重新观看时会显得尤为明显,甚至有些问题让人越想越觉得不寒而栗。
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几个关于电影中的争议性问题!
首先,菲尔·康纳斯到底被困在时间循环中多长时间,至今没有明确的官方答案,这也是一个长期争论的话题。根据不同的说法,这个时间范围从五千年到一万年不等。如果真是后一种情况——一万年,那为什么到最后菲尔没有变得像个疯子一样胡言乱语呢?确实,菲尔多次尝试自杀来打破这个循环,但那些自杀行为更多的是出于绝望,而非真正的精神崩溃。即便如此,菲尔一直保持着理智,尽管他很可能被困在这个时间循环里足足有一万年。这实在让人难以置信。
菲尔每天早晨6点都会被重置回旅馆的床上,听着桑尼和雪儿的经典歌曲《I Got You Babe》,他的世界每天都像是重复播放着一样,和老板聊天,遇见内德,完全没有任何变化。可是,如果菲尔选择不睡觉呢?是不是就能直接跳到第二天,或者等待他再度入睡后,才会重置这一天?难道他永远都会在早上六点被传送回旅馆的床上吗?如果真是这样,他岂不是会感到身心疲惫?其实,电影并没有回答这些问题,因为这些问题的答案太过黑暗和复杂,可能让这部影片的光明氛围不再那么温馨。
然后再看电影结尾,菲尔已经成为一名钢琴演奏大师,并在土拨鼠之日晚宴上用他那绝妙的琴技赢得了掌声。钢琴老师转过身来,向丽塔自豪地介绍:“他是我学生!” 可是,如果每天的时间都在重置,这位钢琴老师又是怎么认识菲尔的呢?菲尔也许当时去上了一节钢琴课,但如果他已经成为一个如此出色的音乐家,为什么钢琴老师还会称他为“学生”呢?即便菲尔只上了一节课,钢琴老师也不太可能会如此理所当然地称他为学生。而且,她不会疑惑为什么一个技艺如此精湛的人还来找她学琴吗?
从丽塔的视角来看,《土拨鼠之日》简直是一部极其令人困惑的电影。她认识的菲尔是个充满抱怨、愤世嫉俗的家伙,讨厌所有人,毫无职业尊严,一心避免与当地人打交道。尤其是在去庞克瑟托尼的小镇路上,他就是这样。但第二天,菲尔却变成了小镇的风云人物,几乎所有人都认识他,而且他一改之前的脾气,大家都称赞他友好、无私,还弹得一手好钢琴。丽塔怎么可能不感到疑惑:他的性格怎么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菲尔是不是有精神问题?或者他患有多重人格障碍?
说到这,菲尔在小镇的“全知全能”本事,简直是个谜。他能救小孩,帮老妇人换轮胎,还能拯救被牛排噎住的市长。每次菲尔出现在小镇上的关键时刻,总能在别人需要帮助时出现,而每个得到帮助的人都在公开场合称赞他。一个看似毫无背景的陌生人,居然能在每个紧急时刻提供帮助,难道小镇上的人都没疑问过吗?然而,当菲尔救下市长后快速离开,居然没有一个人追问他问题。难道小镇每天都有这么一个神秘的救世主出现在不同场合?难道大家真的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吗?
另外,暴风雪在电影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正是因为暴风雪,菲尔被困在了小镇无法离开。但如果他在醒来后偷了新闻采访车,并在暴风雪来临前逃离小镇,时间循环是不是就不再重置了呢?他能否逃脱困境?或许他尝试过,只是电影没有展现出来,或者他根本没这么做。那如果他没有尝试过,那又为什么没有呢?
再说一个奇怪的小细节:菲尔在旅馆洗澡时发现没有热水,老板娘轻松回答说“今天就没热水”,好像这种事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问题是,为什么每天早晨都有这么“理所当然”的缺陷?这到底是电影故意为之,还是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
说到最离谱的地方,最让人不解的设定就是——为什么每次菲尔早晨六点醒来,房间里都会被阳光洒满,仿佛早上七点已经过去?实际上,冬天的宾夕法尼亚州,2月的太阳应该最早也得到早上七点才升起,怎么可能在六点就看到满房的阳光呢?
电影中,最让人捧腹的情节之一便是菲尔总是会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街角遇到内德·瑞尔森。但菲尔每次的行动轨迹并不相同,他有时从旅馆老板娘旁边匆忙跑出,有时停下来与她聊聊天。尽管如此,内德总是在同一个地方、同一个时间等着他。这是不是也意味着,如果菲尔直接冲出门,应该会比内德提前到达几秒钟呢?
还有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问题:其他小镇的人到底在时间循环中经历了什么?当菲尔自杀时,丽塔和拉里在停尸房里认出了他的尸体,意味着菲尔死亡后,时间并没有重启。如果时间循环只和菲尔相关,为什么其他人的经历没有发生变化?这是否意味着时间循环是一种外部力量?如果是,那它对其他人的影响又是什么呢?
总之,《土拨鼠之日》里有太多无法解答的疑问,但正是这些疑问让观众一遍又一遍地想要回味这部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