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档,国产反腐剧《以法之名》曾带着万众期待高调开播,被誉“2025年的《人民的名义》”,然而却在大结局时来了个“急刹车”,口碑急转直下。
这部由张译、蒋欣主演的反腐剧,开播时可谓惊艳。电视端酷云实时收视峰值突破2.5%,优酷站内热度迅速破万,还连续霸榜云合、灯塔等权威榜单。它首次聚焦司法内部监察机构第十一检察部,大胆揭露司法腐败、证据篡改等敏感话题,让观众感受到了久违的观剧刺激。
但随着剧情推进,问题逐渐暴露。从第29、30集开始,剧情拖沓,导演还滥用闪回镜头,同一画面角度甚至重复使用四次,被观众吐槽“剧情不够,全靠回忆来凑”。
而大结局更是点燃了观众的怒火。核心冤案受害者万海在翻案前夕被毒死狱中,王骁饰演的秦峰为救洪亮被反派熊磊捅死,被批“强行悲剧”。前期埋下的诸多线索全部无疾而终,反派结局也十分仓促,监狱内鬼王华山仅以字幕交代“畏罪潜逃”,保护伞兰景茗仅被撤职。破案过程也很荒谬,关键证据全靠反派内斗获取,专案组显得被动无能。
面对如潮批评,导演傅东育在微博发文承认“开篇慢、注水抻长度、演员选择有失误”,但这一回应被广泛质疑是在甩锅。杨烁更是透露签约时“只有大纲”,暗示剧本严重不完整。官博的操作也引发争议,面对网友评论竟质问“谁在栽赃谁在陷害”,显得不专业且傲慢。
《以法之名》的高开低走并非个例。此前也有一些国产反腐剧或因尺度问题,或因剧情、制作等方面的缺陷,没能达到观众的预期。比如曾有央视反腐大剧仅上线2集就因尺度问题被叫停,制作团队虽付出巨大心血,但因剧中对腐败现象的揭示过于直白和露骨,可能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最终不得不紧急调整。
国产反腐剧的“急刹车”,反映出了行业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一方面,创作时可能过于追求题材的尺度和话题性,而忽视了剧情的打磨、叙事的逻辑以及艺术的完整性。另一方面,资本的介入也可能导致创作受到干扰,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拉长集数,造成注水现象,牺牲了作品的质量。
对于国产反腐剧来说,要想真正成为爆款,赢得观众的认可,尺度只是起点,叙事才是灵魂。希望未来的国产反腐剧能够吸取经验教训,在展现社会现实的同时,讲好故事,尊重观众的期待,为观众带来更多优秀的作品。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我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