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电视史上,《西游记》无疑是最具影响力的电视剧之一。剧中的唐僧,曾由三位演员扮演过,而徐少华版的唐僧至今在观众心中占有特殊地位。温文尔雅、眉清目秀,他的唐僧仿佛不食人间烟火,尤其与女儿国国王对戏的那一幕,至今令观众回味无穷。但令人惊讶的是,这位被誉为“最帅唐僧”的演员,竟然因一桩与钱有关的矛盾,辞掉了这份光彩照人的工作。而他的后续人生,又如何呢?
徐少华来自济南,家境普通,父母是工人,家里还有两个姐姐。尽管生活并不富裕,但父母始终支持他学习艺术。徐少华从小便因其俊朗的外表在人群中格外引人注目,而且对表演充满热情。心中总有一个坚定的目标——“将来一定要成为一名大演员!”
1976年,五七艺术学校首次招生,济南市仅招收24名学生。18岁的徐少华拿着报名表,心中忐忑不安。如此难得的机会,万一未能成功,岂不白白错失?然而,当他站在考场上,朗声念出一段小品时,老师当场就做出了决定:“这孩子,我们要了!”
在学校期间,徐少华并不热衷于和同学们打成一片,而是埋头于排练厅中,背台词、练身段,甚至在别人休息时,他依旧自觉练习。正是这份默默的坚持,使得他的演技在数年后迅速提高。
1983年,徐少华出演了电影《精变》,在其中饰演书生元丰。凭借一双灵动的眼睛,他引起了不少导演的关注,其中包括杨洁和王扶林。王扶林本来想让他出演《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但因为身高原因未果。杨洁导演则最初并未看好他扮演唐僧,反而建议他试试白龙马。然而,汪粤因担心演完唐僧后戏路受限而辞演,杨洁顿时感到有些无助。眼前一亮的她,终于在徐少华身上找到了心仪的唐僧:“这不就是现成的唐僧吗?”
为了塑造这个角色,徐少华特意增重十几斤,让自己看起来更具佛像气质。两年多的拍摄中,徐少华凭借对唐僧的精准演绎,成为了许多观众心中的“白月光”。特别是与朱琳饰演的女儿国国王的对戏,眼神中的深情纠结,至今仍让人心生共鸣。
然而,就在事业迎来巅峰之际,徐少华与剧组的矛盾爆发了。起初他每集的片酬是50元,后来,杨洁导演将其提升到了55元。然而,得知孙悟空的六小龄童和猪八戒的马德华每集片酬为60元后,徐少华心生不满,主动向导演要求涨薪。杨洁为难地解释道:“你看他们俩,每天凌晨就得化妆,孙悟空还要粘毛,猪八戒得贴肚皮,满身是汗,那5块钱,完全是辛苦钱。”可徐少华并未接受这番解释,很快便决定辞演,称要回学校继续学业。
这一决定几乎让他的演艺事业停滞不前。虽然之后徐少华也参演了其他剧目,但观众一看到他,就无法忽视他在《西游记》中的唐僧形象,角色难以自圆其说。而后来接手唐僧一角的迟重瑞,不仅顺利将角色演绎至完美,还娶得富豪陈丽华,成了人们眼中的“人生赢家”。许多人认为徐少华做得不明智,为了那5块钱放弃了如此重大的机会,但他似乎并不在意这些外界的评价。
对徐少华而言,家庭远比事业更重要。与杨琨的婚姻,是他生活中的最大支柱。两人是从艺术学校时相识的,那时的徐少华是学校的校草,而杨琨则被一些人戏谑为“鲜花插在牛粪上”。然而,徐少华并不在意这些流言蜚语,坚定地与她走到了一起。毕业后,他们结婚,40多年过去了,这段婚姻一直没有绯闻。杨琨后来成为了导演,而徐少华则选择安静地待在家里,陪着妻子买菜做饭,过着平凡却幸福的生活。
如今,接近70岁的徐少华偶尔会参加一些怀旧活动,穿上唐僧袈裟与观众合影。虽然岁月在他头上留下了些许痕迹,但那股温文尔雅的气质依旧不减当年。每当有人问他是否后悔辞演时,他总是微笑着回答:“没什么好后悔的,日子是自己过的。”
对于徐少华而言,唐僧让他曾经历过辉煌,也曾让他陷入困境,但在他的人生中,最重要的依旧是那段40年的婚姻与平凡生活。也许,这才是他真正的圆满。
人生就如同一次选择,是否追逐事业的巅峰,还是守住平凡的日常,似乎没有标准答案。有人为了名声奔波一生,有人则乐于守住自己的一方小天地。你又会如何选择呢?如果是你,是否会因为那5块钱而放弃《西游记》这般重大的机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