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以法之名》播出不足一周,其豆瓣评分便从7.8骤降至7.1,最初的好评如潮让观众们对剧集寄予厚望,然而最终却以令人失望的“烂尾”收场。期待愈高,失落愈深,观众的声讨声更是此起彼伏,令人不禁关注,这个分数是否还会继续下滑。
剧中最让人感到不适之处,莫过于冗长的闪回片段和反派角色的内讧。
首先,关于闪回的使用。剧集的剧情显得颇为薄弱,因而不断利用回忆片段来补充。这些闪回镜头凑起来,几乎可以组成几集内容,恐怕是国产剧中闪回数量最多的一部。闪回本应是为了揭示角色内心,展示人物的心理变化,以增强观众的代入感。然而,在本剧中,这些闪回显得冗长而重复。例如,由于谢鸿飞与陈子健的通话场景,被郑雅萍、洪亮、李人骏等人提问时反复闪回,令人感到疲倦和烦躁。高小琴和祁同伟的故事告诉我们,有些心理活动并不需要用回忆来编织,恰靠演员的神情、台词语气和微小动作,就能传达出想要表达的情感。
其次,反派角色之间的内讧同样让剧情失色。前半段的情节流畅且引人入胜,围绕乔振兴之死和万海安的主要故事线令人着迷。然而,后半段剧情则显得零散而无趣,反派的故事线加入后,整个叙述变得松散,失去了初期的张力。反派之间的悬念在被曝光后,如何用人物性格推动情节,以及抓住观众的心,似乎成为了剧集的一大难题。
反派团体聚在一起,围坐火锅,智商也跟着大打折扣,剧情逐渐偏执且幼稚,最后甚至演变为“义父争夺战”,仿佛是在刻意降低反派的智谋。大佬禹老大的两个心腹,原本稳定的金三角因为江远的介入而失去平衡,陈胜龙如同失去父爱的叛逆者,开始试图收复失地。在熊磊面前,忠诚与朋友的选择让他摇摆不定,最终在反派之间的争斗中,宛如一场愚蠢的斗地主,而警察却在一旁袖手旁观,反而让自己的势力在内斗中瓦解。
与此同时,主角团的智商也未能高出多少。反派的暴露尽是由于其内部的争斗,而主角们不仅未能成功抓捕罪犯,熊磊还不幸杀死了一名无辜警察。如果删去反派之间复杂的纠葛,多增加主角们抓捕反派的戏份,这部剧的看点将会更加十足,也不会沦为烂尾。
剧迷当初追随此剧,正是因那句“万海无罪”,可最终却发现万海死于黎明前,连审判长的“万海无罪”也没有实质性地呈现。开局的乔振兴之死与结尾时“我甚至连下面埋的是不是老乔我都不知道”的叙述,周梅与女儿的消失,连洗冤的画面都未曾出现。
尽管这部剧的结尾并不出彩,但审讯戏的精彩表演尤为值得称道。演员间的眼神交流与精彩对决,深深触动着观众的心弦。也许正是凭借演员们的出色表演,这部剧才能在评分中留存7分以上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