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起点,是袁玫在安徽的黄梅戏剧院。她是一名演员,和马兰、吴琼等人一起唱戏,演《天仙配》也好,演《女驸马》也好。她的容貌出众,身段纤细,带着一股灵气。尽管如此,老师们总是说她的嗓音并不是最出色的。在剧院里,她并不是最顶尖的那一个角色。日复一日,袁玫在后台化妆,台上走步,日子就这样平淡无奇地流逝。
直到1983年,北京发生了一件大事——中央电视台宣布将拍摄一部电视剧《红楼梦》,全国的年轻人都为之激动,剧组决定从全国各地选角,一纸通知引发了无数人心中的渴望。谁不希望走进那个金碧辉煌的大观园,成为书中人物的一部分呢?
剧组的工作繁忙,桌上堆满了厚厚的演员名单,每一位名字背后都藏着一个可能的角色。导演王扶林为了选对演员,经常彻夜不眠,他曾说:“就算熬秃了头,也要找到那群合适的人。”他知道,光有好看的外表是不够的,演员要有内在的气质与角色契合。
消息传到安徽省黄梅戏剧院,袁玫看了之后,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亲朋好友们都劝她去试试林黛玉,大家开玩笑地称她为“袁妹妹”,认为她一定能获得这个角色。可是,她心里却没那么自信。她确实渴望演主角,但当她到达北京,看到那些同样前来试镜的女孩,心里的想法却发生了变化。
她看到了陈晓旭,只是一眼,袁玫就明白了——林黛玉非陈晓旭莫属。她站在那里,气质与外貌简直完美契合,根本无需演绎,林黛玉就是她的模样。她心里暗自决定,不再去试林黛玉这个角色。
接着,袁玫考虑起薛宝钗。可是还没等她多想,另一个人走进了试镜现场。那是张莉,明媚又大方,气度温和,举手投足之间仿佛就是书中的宝姐姐。剧组的人看了一眼便认定了她的角色。袁玫又放弃了薛宝钗,心里渐渐涌上了别的念头。
她想过试试鸳鸯这个角色。鸳鸯是贾母身边最重要的丫鬟,性格刚烈。袁玫也去试了,可是剧组的评审们觉得她身上少了那份狠劲,眉眼之间过于柔和,演不出鸳鸯那种决绝与坚韧。她的想法一个接一个地破灭,眼前的角色似乎都与自己无缘。
正当她有些迷茫时,导演王扶林注视着她,思索了一会儿,说:“你不如试试袭人。” 袁玫听后,心中一动。袭人是贾宝玉身边最亲近的丫鬟,曹雪芹在书中描述她是“容长脸面,细条身材”。这句话完美贴合袁玫的外貌和气质。王扶林认为,她身上有种温和、稳重的气质,像个会照顾人的大姐姐,正适合演袭人。
袁玫深思后,答应了导演的提议,开始了袭人的试镜。后来,她的搭档欧阳奋强,第一次在剧组食堂见到袁玫时,印象深刻,觉得她太美了,眼睛都不敢直视,只能偷偷看。剧组的氛围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在互相观察,猜测着谁能演哪一角色。
当最终确定了角色后,所有演员都被带到了圆明园进行课程培训。这不只是为了演戏,而是全面的学习,学原著、学书法、学弹琴、学清朝的礼节。导演王扶林告诉袁玫:“戏曲演员习惯将情感通过脸部表演出来,但演袭人却不行。”他说:“演戏要有分寸,戏曲演员演三分就够了。” 袁玫当时点头答应,但内心却充满紧张。袭人是一个镜头众多的角色,但她不能过于抢眼,一举一动都得小心翼翼,演得过多显得做作,演得过少又没有存在感。这个分寸把握起来极为困难。
拍摄第一场戏时,袁玫紧张得不知道该把手放在哪里,连镜头都不敢正视。渐渐地,她开始适应,和欧阳奋强等人一起回看拍摄的回放,导演夸了她一句,她才松了一口气。
这部电视剧的拍摄历时三年,期间他们的工资并不高,每集戏仅30块钱,36集拍下来,总共也不过一千零八十块。然而,没有人是为了钱而来,在那个年代,能参与《红楼梦》这样的大制作,已是无比荣幸的事情。
电视剧播出后,全国轰动。袁玫饰演的袭人温柔、体贴、充满分寸感,深得观众喜爱,迅速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但她心里明白,自己已经回不去了。她再也无法回到那个黄梅戏的舞台。某次在北京参加晚会时,她唱了最后一段黄梅调,唱完后心里并没有波澜,反而是平静,仿佛在和过去的一段岁月告别。
她曾尝试调动到北京工作,但手续拖了很久。在这段时间里,她拍摄了其他电视剧,逐渐在影视圈站稳了脚跟,而黄梅戏的那份情感,也在她心里渐渐模糊。
不久后,袁玫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她离开了北京,搬到了广州。那个时候,广州正充满了机会,她不再演戏,转而开始从事生意。她开着一辆黄色的小跑车,过着非常洒脱的生活。她的老朋友们,甚至曾经和她共事的姐妹们,都说她活得最自在。
有个故事大家记得特别清楚。袁玫请朋友们去吃饭,她拉着服务员问:“你们这里有没有鱼翅?有没有鲍鱼?”服务员都摇头说没有,她才笑着说:“那来一盘咸菜肉丝吧。”一桌子人都笑了。那才是袁玫,和戏里那个温婉、顺从的袭人,完全不同的她。
戏中的袭人一生为别人着想,活得小心翼翼,而戏外的袁玫,直率、坦率,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过得热热闹闹。她的朋友们有时会觉得她太有主见,但大家都明白,她就是这样的人,听从内心的声音。
袁玫最终转型做了幕后工作,成了制片人,策划了电视剧《故乡的云》,事业做得有声有色。从演员到商场,她走得比之前更远、更长。
如今,尽管她鲜少回顾过去,但每次回到北京,她都会抱怨天气太干燥太冷;但一离开,又会想念那里的热闹。这种复杂的情感,正如她与过去的关系,断不断、离不开。
岁月流转,提起袁玫,人们依然会想到那个温柔的袭人。然而,真实的她,早已在珠江边活成了完全不同的模样。她的人生充满了试探、转折与选择,她没有成为原本想演的林黛玉,也没有成为薛宝钗,而她最终演的,正是她自己。这个角色,比任何书中的角色都更真实,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