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斯的作品历来深受观众喜爱,而这次重返电影圈的《戏台》,无疑是他多年来艺术沉淀后的又一次冲击。多年来,他不仅在话剧舞台上大放异彩,还曾在影视领域尝试过不同的表现方式。从春晚的舞台,到电视剧,再到如今的电影,陈佩斯从未停止对艺术的追求。然而,这部影片的改档却引发了许多猜测,究竟这背后是否暗藏陈佩斯对市场形势的深刻考量?
《戏台》改编自陈佩斯自创的话剧,讲述了民国时期旧世梨园内的荒诞喜剧故事,影片的剧本、导演和主演都由他一手包办。该片汇聚了黄渤、姜武、尹正、余少群等实力派演员,阵容强大,剧本独特,喜剧元素浓厚,本应不愁票房。然而,通过更改上映日期来看,这个暑期的激烈竞争让人难以预料结果,尤其是陈佩斯重返大银幕的机会难得,他对电影市场的担忧可想而知。
对于陈佩斯而言,早年的知名度和在观众心中的影响力无需多言。他不仅在春晚的舞台上开创了小品喜剧的先河,更通过与父亲陈强共同主演的“二子”系列影片,在八九十年代风靡一时,成为几代人共同的记忆。无论是春晚的舞台还是“二子”系列,这些作品至今被视为经典之作,承载了无数观众的青春和回忆。
然而,随着春晚的告别,陈佩斯一度陷入迷茫。告别了大银幕和电视荧屏的他,选择了话剧这一领域,经过精心排演,他的话剧作品如《托儿》在全国范围内赢得了观众的广泛赞誉。接着,《阳台》和《惊梦》等作品也相继问世,再次证明了陈佩斯的艺术才华和喜剧天赋。话剧领域的成功让观众看到了陈佩斯不一样的一面,也让这个喜剧大师重新回到了大家的视野。
但话剧的局限性不可避免,虽然其在剧院中的表现如火如荼,但中国观众能够亲自走进话剧院欣赏演出,却是少数人的奢侈选择。即使陈佩斯每晚都倾尽全力,也无法满足全国观众对“陈氏”喜剧的需求。因此,他意识到,只有电影才能真正打破这一限制,借助其广泛的传播力和覆盖面,将他的喜剧带到千家万户。
2015年,陈佩斯带着电视剧《好大一个家》重返央视,这是他离开央视16年后的首次亮相。尽管该剧邀请了杨立新、刘蓓等知名演员,观众也对其寄予了厚望,但最终的播出效果并未达到预期。这也让陈佩斯再次意识到,时代变了,喜剧的风格和形式也需要与时俱进。
回顾近10年来,中国电影市场风云变幻,陈佩斯的目光不再局限于舞台剧,他决定重新包装自己的舞台剧《戏台》,用电影的形式再度闯入大众的视野。这一次,他希望通过电影重新点燃喜剧电影的浪潮。对于陈佩斯来说,每一部作品都必须经过精雕细琢,才能呈现给观众,因为他深知作品质量的分量,深知观众对于喜剧的期望。
然而,随着暑期档的临近,竞争已经愈加激烈。今年的暑期档,几部极具影响力的影片已经蓄势待发。例如,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几部纪实性强的献礼影片已经亮相,备受期待的《731》更是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与此同时,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影片《南京照相馆》和由管虎执导的《东极岛》也宣布上映,这些影片无疑将在暑期掀起一股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然而,尽管悲情影片层出不穷,喜剧电影也同样是暑期档的重头戏。《戏台》虽是十年磨一剑的力作,但同样面临着强有力的竞争。大鹏与刘德华主演的喜剧片《长安的荔枝》将与《戏台》一较高下,姜文执导并主演的喜剧电影《你行你上》也将在暑期档亮相。这几部影片将与悲剧片形成鲜明对比,给观众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
暑期档,悲喜交加,几部优秀影片的激烈竞争让《戏台》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陈佩斯,这位已经年过七旬的艺术家,为艺术奉献了一生,这部凝聚他毕生心血的影片,承载着他的梦想与期待。对于他而言,这部电影的成功与否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誉问题,更是他艺术生涯的最后一次豪赌。时间不等人,宝刀难免老去,陈佩斯能否凭借这部作品再次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依然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田战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