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731》自立项以来,便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阻力。从2017年导演赵林山决定拍摄这部揭示侵华日军731部队罪行的电影起,项目的艰难与困境便随之而来。电影题材过于敏感,以至于多方资方在各种考量下都不愿意投资。直到长影集团的老领导出手相助,电影才有了出品方。在此过程中,《731》不仅是一个电影项目,更像是对历史真相的艰难追寻。
赵林山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曾提到,电影的拍摄过程充满了重重考验。他曾亲自到“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进行实地采风。在此过程中,馆长金成民的态度让赵林山感到一丝沉重。馆长告诉他:“你真的要拍这部电影吗?在你之前,已经有三位导演尝试过,但他们都不在了。”这个看似平淡的话语,却将这部电影背后的沉重历史揭示得淋漓尽致。更令人痛心的是,剧组中的一位香港同仁曾因剧本问题失踪整整三年,这些不寻常的遭遇为电影蒙上了沉重的阴影。
为了让历史真相得以呈现,赵林山和团队从2018年开始了跨国取证。他们走遍日本的东京、千叶县和福冈,查阅美国解密档案,搜集散落的影像资料,力求让每一处细节都具有历史依据。导演甚至决定让自己的儿子退学,远赴日本参与证据的搜集工作。“我必须让历史自己说话,不能有半点虚构。”他说道。这样执着的精神使得剧本的打磨时间整整延续了十年。
拍摄过程中,剧组面对着严寒的零下30度的气候进行实景拍摄,演员们为了贴合角色不惜疯狂减重。但赵林山认为,这些都不算什么困难。真正的挑战,乃是在重重阻力下,让这一段历史得以为更多人所见。
随着电影《731》的不断推进,宣发工作也逐渐加力。然而,随着预告片的发布与影像资料的曝光,其他电影纷纷选择提档避开,尤其是《南京照相馆》、《你行!你上!》和《长安的荔枝》先后调整档期,规避了与《731》同日的强劲竞争。由于电影的题材敏感,涉及到的历史背景使得《731》面临了更多的舆论压力。
回望过往,这部电影并非第一次遭遇针对。2024年暑期档时,有传言称《731》将在7月31日上映,但随即出现了大量反对声音——一些人指出电影内容过于血腥,不适宜孩子观看,也有人提出该片可能会影响中日友谊。这些舆论直至2025年电影官方宣布定档并进入全球预映阶段时才有所缓解。但值得注意的是,针对电影的反对声一直没有停歇,影响力甚至跨越了两年之久。
特别是在电影获准定档并准备公开上映时,舆论的压力并没有消失。每当电影有新的宣发动作,就会涌现大量自称“家长”的人群进行举报,指责影片过于血腥,不适宜儿童观看。尽管有数据显示,这部电影在血腥程度上仅排在战争片中的第17位,远低于许多经典战争片,但这并未减轻外界的反对声音。更令人感到困惑的是,日本外务省对该片提出了“强烈抗议”,这一外交举动更是让人不禁思考:在国内外各种压力交织下,究竟是谁在阻挠这部电影的上映?
电影最终获得了龙标并顺利制作完成,但要面对的阻力依然不小。更令人痛心的是,电影的宣传物料已进入哈尔滨731部队罪证陈列馆和遗址,成为这段历史的见证者。若一部记录真实历史的电影,连在自己国家的上映都如此艰难,那么它所承载的意义将是深远的。它不仅仅是一次历史的重现,更是一份对无数受害者的告慰,一种对真相的执着追求。
电影的定档时间已经定为2025年6月31日,届时,姜武、王志文、李乃文、孙茜、冯文娟、林子烨、温碧霞、李善玉等演员将为观众带来这段充满曲折与悲壮的历史。电影将通过一位小人物的命运,揭露731部队在中国东北进行细菌实验的恐怖事实,向世人展示那段令人痛心的历史。
导演赵林山以《铜雀台》及《我的前任是极品》等作品的经验积淀,带来了这部备受瞩目的影片。从电影海报的设计来看,其震撼尺度与警醒意义让人对影片充满了期待。然而,《731》究竟能否克服重重困难,顺利与观众见面,并让这段尘封的历史大白于天下,我们只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