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少华老爷子于6月9日辞世,经历了一系列庄重的吊唁与出殡仪式,最终以隆重的仪式安息于地下。杨家失去了一位幽默风趣的老寿星,世间也少了一位杰出的相声演员。
古人云:人生如梦,人的离世如同青烟消散,一切往事终究尘归尘、土归土。然而,杨少华的离世并未能平息随之而来的种种争议。随着杨光相声社宣传海报上出现“杨议亲临现场演出”的字样,工作人员用喇叭高声叫喊他的名字来招揽顾客时,网友们纷纷提出了质疑:毕竟杨老爷子刚去世,尚未满头七,儿子出面演出是否合适?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有守孝的传统。当父母离世时,子女需恪守孝道。然而,守孝的具体时间并无定数,各地、各时的习惯差异颇大。围绕这一议题,网络上的讨论热烈而持久。有些网友认为,逝者已然安息,活着的人应继续生活,养家糊口是首要责任,老爷子94高龄离世,实属喜丧,无需长久沉浸于悲伤之中。
反对者则提出不同看法,认为不该急于复工,似乎是在借故挤热度、攫取最后的流量。而我认为杨议此举并无不妥。尽孝之道最重要的是在老人活着时,正如视频中所显示,杨家兄弟对待老爷子像对待孩子一样,努力让他开心快乐。
孝顺的真谛在于顺应长辈的心意,关心他们的情感,避免冷漠与不快。杨家的兄弟们精准地做到了这一点,使得老爷子在90多岁高龄时仍能安享清福,直到他的离开。更为人所赞叹的是,杨家为老爷子的告别仪式筹备得十分体面,给他最后的旅程带来了尊重。
令人惊讶的是,竟有人提到岳云鹏,称其在父亲去世时也在演出。支持杨议出面并无不妥,但用岳云鹏作为比较则存在很大失误。记得当时,岳云鹏在国外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因对观众的责任选择继续演出,错过了和父亲的最后一面。两者的情况截然不同,无法一概而论。
此外,有网友对海报上仍然贴着杨少华的照片提出了异议,认为已故之人不应再用其名义进行宣传。这种看法可以理解,毕竟老人在刚去世时,家属忙于后事,难免有所疏漏。想来不久之后,这种宣传会逐步撤去。
世间万象本就无固定标准,各家都有难以言说的苦衷。若是都以己之标准来衡量他人,则社会将无从和谐相处。人生如草木一秋,杨少华已然于世间永别,作为旁观者的我们无需对其家人的选择多加评论,让逝者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