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晶莹,这个名字早已如影随形地与各种争议绑在一起。她的公众形象时而引人注目,时而令人作呕,像一个翻转不定的硬币,闪烁着不容忽视的光芒。若论在艺人圈的“多才多艺”,她的确不输任何人——能歌善舞,社交媒体上也是话题不断,似乎可以轻松驾驭任何舞台。但,她的行为,尤其是她在大陆与台湾之间的立场摇摆,却让人不禁发问:这位自诩为“自由”的艺人,究竟是坚守自我,还是只是在借机炒作,谋取更多的关注?
今年六月,她再次引起了网络的震荡。她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了上海的照片,声称:“上海是一个充满惊喜的城市。”然而,她的这一举动并没有获得预期的好评,反而因言辞过于轻浮而遭到了网友的集体批评。于是,陶晶莹迅速关闭了评论区,仿佛在回避那充满愤怒与不满的声音。与侯佩岑、馆长等人受到热烈欢迎的情形相比,陶晶莹的上海之行显得有些单薄,她似乎只是在为自己制造一次话题高潮,来迎合那股偶然的舆论热潮。
然而,网络的记忆是不会轻易被抹去的。陶晶莹的过去,曾有过太多让人难以忘怀的黑点。自2008年起,陶晶莹就频频出现在大陆的综艺节目和广告中。此时,她却在台湾节目中不遗余力地批评大陆女性:“内地的女孩没见过世面。”她的言辞尖锐,指责大陆女性“拜金”、“没有见识”,甚至侮辱大陆人穷,甚至嘲笑台湾男人若去大陆,必然“面临危险”。这一切,似乎与她在大陆的邀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难道她不知,网络上的舆论是有记忆的?
更令人不满的是,2018年,她在金马奖颁奖典礼上,当介绍评审团成员时,刻意跳过了巩俐的名字。此举引发了大陆网友的集体愤怒。几乎在一夜之间,陶晶莹成了被封杀的对象。她的两档湖南卫视节目也被取消,团队甚至收到了一份“警告函”。陶晶莹随即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慌忙出来道歉,表示自己并非有意贬低湖南卫视,所有的言论只不过是个人选择。然而,这种言行反复的态度,让她在人们眼中的形象愈加模糊不清。
她的不端行为似乎从未停止过。2022年,安倍晋三被刺杀的消息一度震惊了全球。陶晶莹在第一时间飞往日本,为安倍送行,泪如雨下,情真意切,仿佛失去了至亲。她在社交媒体上发表长文,赞扬安倍在任期间对台湾的支持,特别提到促进日台经济合作和放宽台湾水果出口日本的政策。可惜的是,她没有提一句大陆,连中国的立场都没有顾及。她的表态,虽然看似充满情感,却在许多人眼里显得格外空洞。难道这与她过去的种种表现不矛盾吗?
正当她还在借安倍悼念博取眼球时,大S的去世成了她“真性情”再度大肆展现的契机。她大赞汪小菲情深义重,甚至建议他应继承大S的遗产,千万不要将其留给前夫汪小菲。此种言辞简直让人心生寒意,陶晶莹的亲日亲韩立场,在这一刻暴露无遗。台湾媒体为她制造了“真性情”的形象,粉丝们也纷纷点赞。然而,正如网民所言:“网络是有记忆的。”
随着她在2024年加入了台湾的“三立”电视台并与反华网红搭档做节目,陶晶莹再次站在了两岸关系的风口浪尖上。众所周知,三立电视台长期抹黑大陆,陶晶莹为何此时选择与之合作,难道是为了迎合自己的市场利益?况且,东方卫视也曾邀请她参加节目,这岂不是挑战大陆的底线?
陶晶莹的表态从未坚决过。她曾在节目中一改风格,哭诉台湾艺人的困境,声称“不管表态还是不表态,都会被骂,我们只想好好工作”。这番话让大陆网友怒火中烧:“没人逼你表态,但若不来大陆赚钱,那谁会管你站哪边?”诚然,大陆观众的态度一直很明确:想来赚钱,可以,但立场必须是“一个中国”,否则免谈。陶晶莹显然在“两岸利益”中,试图“一边倒”的同时还期望保有自己的“自由”。然而,这种“既想吃两头肉”的做法注定不会获得大众的认可。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一基本立场已是国际共识。陶晶莹若想在大是大非面前维持“中立”态度,显然是错误的。公众人物的言行,不仅影响到他们的事业,也会影响到他们所在国家的形象。陶晶莹的“模糊态度”最终将不再是一种选择,而是她立场模糊所带来的政治后果。
最后,或许陶晶莹该意识到:言行的前后不一,模棱两可的态度,只会使她越陷越深。网络与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若她真的想赢得公众的尊重,那么她必须首先从内心去审视自己,诚恳地承认过往的错误,并作出表态。唯有如此,才能得到更宽广的未来。
愿所有的艺人都能在面对立场抉择时,明辨是非,坚守初心,在国家大义面前,不再模糊不清,才能得到真正的尊重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