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7日,85岁的傅达仁在瑞士苏黎世执行安乐死。
他的选择并非突然,早在确诊胰腺癌晚期时,他便开始有了“有尊严离开”的念头。
视频中,他笑着说出了人生中的最后一句话:“再见。”
而在一年后,他的儿子傅俊豪公开了父亲去世前的影像资料,说他最后悔的是,曾经反对父亲的决定。”
傅达仁是在2016年因持续高烧和腹部胀痛前往医院检查,被确诊为胰腺癌。
医生最初为其安装了胆道支架进行引流,随后又进行了两次手术。但病灶未能清除,癌细胞扩散迅速。
手术后的他常年与剧烈的疼痛抗争,每天需要多次注射止痛药,并贴吗啡贴片维持基本生活。
他形容这种状态是“人在,魂已走”,多次向亲友表示“没有尊严地活着比死亡更可怕”。
2017年上半年,傅达仁开始主动查阅国外关于“尊严死亡”的相关法律与医疗信息。
他发现瑞士的“Dignitas”机构(尊严安乐死协会)允许非本国公民以特定程序申请安乐死。
然而,傅达仁的妻子郑正钰、情人陈秋萍及儿子傅俊豪起初都对该决定持否定态度。
尤其是儿子,在公开采访中承认,当父亲第一次提及安乐死时,他的反应是“愤怒”和“完全不能接受”。
“我当时跪下来求他别走。”
在2017年11月,傅达仁正式向“Dignitas”提出会员申请,并缴纳约合300万新台币的费用,用于程序审核、医师会诊及住宿安置。
当时原计划于同年12月前往瑞士执行,但因儿子突发高烧住院,行程被推迟。
在延迟期间,傅达仁接受了第三次内窥手术,医生明确告知癌细胞已广泛转移,治疗仅是延命,治愈几率为零。
医院方面建议进入安宁疗护阶段,但傅达仁坚持完成安乐死准备,亲自录制多段视频,说明自己“清醒自主”,以避免将来法律纠纷。
2018年6月2日,傅达仁偕同家人抵达瑞士苏黎世,由“Dignitas”工作人员接待入住。
在为期5天的评估与观察中,傅达仁完成了所有必要的心理与身体检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6月6日晚间,他发布一段告别视频,通过社交平台向亲朋好友致意。
他在视频中说:“谢谢你们,我这一生已经很足够。明天,我就要去见上帝了。”
他的语气平静,并无明显恐惧或不安。
陪同他的三位亲人,包括正室妻子郑正钰、长期伴侣陈秋萍及独子傅俊豪,均表示将“全程陪伴”。
6月7日上午10点整,程序开始。
傅达仁穿着白衬衫,坐在安乐椅上,双手交握。医疗人员确认其意识清晰后,将致死药剂放入吸管瓶中。
他笑着问医生:“一口可以吗?两口行不行?”医生回答:“两口比较舒服。”
不到两分钟,他的心跳停止。他头靠在儿子肩膀上,说出最后一句话:“再见。”
全程安静、无挣扎。
警方事后介入调查,确认过程合法且无医疗疏漏,家属随后安排火化,并将骨灰带回台湾。
2019年2月,傅俊豪首次向媒体披露父亲临终前的完整影像,并在访谈中坦言自己“曾极度后悔”阻止父亲安乐死。
傅俊豪表示,自己曾无数次想阻止父亲,但真正看到父亲吃止痛药吃到抽搐、连说话都困难时,他彻底明白。
他在采访结尾说了一句:“最痛的不是他死了,而是我们曾不理解他想活得体面。”
傅俊豪也开始参与相关法律倡议,希望未来台湾能有明确的“死亡自主法案”,让患者有合法终结痛苦的通道。
目前台湾并无正式安乐死法规,仅有“病人自主权利法”,允许末期病人拒绝维生治疗,但不包含主动安乐死。
立法院陆续收到多份草案,提出设立“善终委员会”及“医生免责权”等建议,争议仍在。
对于傅达仁选择安乐死,有网友表示理解:
“如果非常痛苦,家人看着也难受,这种情况,我支持安乐死。”
“生命的尽头,不该在痛苦中折磨挣扎太久,而是能以一种不痛苦的方式谢幕不累己累旁人才是最好的。”
“终于不用再疼痛了,离开也是一种解脱。”
有网友对安乐死合法化表示反对:
“一旦安乐死合法化,就容易成为资本操纵生死的工具。慎之又慎,是为了保护我们普通人。”
“千万不要美化,瑞士安乐死是一门生意。”
“这和喝毒药的区别在哪里。”
傅达仁一生经历过战乱、失亲、球伤、主持高峰,也走过情感纷争和名利起落。
但他人生的最后选择,却让整个华语世界第一次正视:“死亡,也可以是一种权利。”
他没有等到立法的通过,但他用自己的方式,留下了一道问题:
我们有没有权利,自己决定何时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