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韩国女团出身的艺人, 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回韩国发展才是正路吧?但有一个名字, 却彻底打破了这个偏见.
她放弃了韩国的星途. 选择在中国从零开始. 甚至愿意从最小的配角演起.
克拉拉李成敏, 这位曾经的韩国女团成员, 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什么叫做"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那个在韩国娱乐圈摸爬滚打却始终没有大红的女孩, 如今却在中国影视圈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让无数人直呼:真的没想到.
01
2006年, 18岁的李成敏怀着明星梦进入韩国娱乐圈.
那时候的她, 和所有怀抱梦想的练习生一样. 每天凌晨五点起床练舞. 深夜十二点才能回宿舍. 连吃饭都要计算卡路里.
作为Five Girls女团的成员出道后, 她以为自己的人生就要开挂了.
结果呢?
女团解散了.
那段时间, 李成敏每天晚上都会问自己:我到底还要不要继续?在韩国, 像她这样"过气"的偶像实在太多了. 没有背景, 没有资源, 想要重新站起来, 难如登天.
朋友劝她:要不然回瑞士吧, 你还有瑞士国籍呢.
她摇摇头. 不甘心.
2013年, 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她的命运. 中国的经纪公司向她抛出橄榄枝. 那个经纪人说得很直白:在中国, 你可以重新开始.
李成敏想了三天三夜.
最后她做了一个所有人都觉得"疯狂"的决定:去中国发展.
02
刚到中国的那段日子, 李成敏过得并不容易.
语言不通是最大的障碍. 她每天抱着中文字典啃. 看剧本的时候, 一个字一个字地查. 有时候为了读懂一场戏, 她要花上整整一个下午.
那会儿她住在北京的一个小公寓里. 房间不大, 但她在墙上贴满了中文字卡. 走到哪里都在背.
第一部戏, 她演的是一个只有几分钟戏份的配角.
导演说:"你的中文还不够自然."
她点点头, 没有辩解. 第二天就找了中文老师, 每天练习四个小时的发音.
那段时间, 李成敏几乎把所有的钱都花在了学中文上. 有朋友开玩笑说:你这样下去, 钱花光了怎么办?
她笑笑:没关系, 至少我在进步.
03
转机出现在2015年.
那一年, 她接到了电影《情圣》的邀约. 虽然不是女主角, 但戏份比之前多了不少.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 李成敏做了大量的功课. 她去观察中国女孩的说话方式, 学习她们的小动作, 甚至连走路的姿态都要反复练习.
拍摄期间, 有一场哭戏她始终找不到感觉.
导演叫停了七八次.
李成敏站在一边, 眼泪真的掉下来了. 不是因为戏, 是因为着急. 她怕自己拖累了整个剧组的进度.
那天晚上, 她给妈妈打电话, 哭得像个孩子:妈妈, 我是不是选错了?
妈妈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 然后说:成敏啊, 你从小就是个不服输的孩子. 既然选择了这条路, 就走到底吧.
第二天, 李成敏重新调整状态. 那场哭戏, 一条过.
导演拍着她的肩膀说:很好, 你找到感觉了.
《情圣》上映后, 观众们开始注意到这个韩国女孩. 她的演技虽然还不算炉火纯青, 但那份认真劲儿, 大家都看在眼里.
04
2017年, 李成敏迎来了真正的爆发期.
《超时空救兵》、《密室逃生》、《兄弟班》...... 一部接一部的作品让她在中国影视圈站稳了脚跟.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 是她在《密室逃生》中的表现. 那个坚强又脆弱的女孩, 被她演绎得十分到位.
有记者问她:你觉得自己在中国成功了吗?
李成敏想了想说:成功不成功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这些年, 她的中文越来越流利. 甚至能够在综艺节目里和主持人开玩笑. 看着她在镜头前自信的笑容, 很难想象这是那个当年在韩国迷茫困顿的女孩.
更让人意外的是, 李成敏还开始尝试制片人的工作. 她说, 演戏让她了解了这个行业, 现在她想要从另一个角度去参与影视创作.
朋友说她野心太大.
她笑着摆摆手:不是野心, 是不甘心永远只做别人故事里的配角.
05
如今的李成敏, 已经在中国生活了近十年.
她会说一口流利的中文, 甚至带着点儿北京腔. 她说自己已经习惯了中国的生活节奏, 习惯了这里的人情味儿.
有人问她后悔过吗?
她摇摇头:如果当年留在韩国, 我可能永远只是一个过气的偶像. 但在中国, 我成为了演员李成敏.
这话说得很实在. 也很动人.
前段时间, 她在社交平台上发了一张照片. 是她站在北京街头的背影. 配文写道:感谢这座城市给了我重新开始的机会.
底下有粉丝留言:姐姐, 你也给了我们重新开始的勇气.
李成敏这一生, 从韩国女团成员到中国演员, 从语言不通到融入本土, 从配角到女主角, 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 但也正是这些不容易, 让她成为了今天的自己.
她是那个敢于放弃安逸重新开始的人, 是不怕从零开始的勇敢女孩.
但也是她, 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一个温暖的真相:只要你足够坚持, 世界上总有一个地方, 会给你机会发光.
有些人选择在舒适圈里安度一生, 有些人选择在熟悉的地方重复昨天, 而李成敏, 选择了在陌生的土地上重新定义自己.
真正的勇敢, 不是不害怕, 而是害怕了, 依然选择出发.